成语

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

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

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

读音(发音): yán zhī zhūn zhūn,tīng zhī miǎo miǎo

详细解释(意思):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诲而谆谆,听我藐藐。”

示例:

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成语接龙

第五个字为"听"的成语

第七个字为"藐"的成语

成语"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"逐字解释

"言"字解释:言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
 同本义 

 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
 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
 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
 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
 言yán

 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
 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
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
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
 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
 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谆"字解释:谆 

 (形声。本义教诲恳切耐心的样子)

 同本义。多叠用,也单用 

 谆,告晓之熟也。--《说文》。字亦作詒。

 诲尔谆谆。--《诗·大雅·抑》

 不必谆谆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。集解告之丁宁也。”

 天与之者,谆谆然命之乎?--《孟子》

 通使也与唐敖行礼,再再谆托。--《镜花缘》

 又如谆谆醇醇(恳切淳厚);谆谆教导;谆谕(谆谆告谕);谆熟(再三告诫要牢记在心)

 诚恳;忠诚 

 谆谆忠谨之貌也。--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注

 吾嫉惰游者,怜子愚且谆。--韩愈《送惠师》

 又如谆笃(诚恳笃实

 谆zhūn恳切。
"谆"字解释:谆 

 (形声。本义教诲恳切耐心的样子)

 同本义。多叠用,也单用 

 谆,告晓之熟也。--《说文》。字亦作詒。

 诲尔谆谆。--《诗·大雅·抑》

 不必谆谆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。集解告之丁宁也。”

 天与之者,谆谆然命之乎?--《孟子》

 通使也与唐敖行礼,再再谆托。--《镜花缘》

 又如谆谆醇醇(恳切淳厚);谆谆教导;谆谕(谆谆告谕);谆熟(再三告诫要牢记在心)

 诚恳;忠诚 

 谆谆忠谨之貌也。--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注

 吾嫉惰游者,怜子愚且谆。--韩愈《送惠师》

 又如谆笃(诚恳笃实

 谆zhūn恳切。
"听"字解释:听 

 (形声。本字从耳德,壬声。从耳德,即耳有所得,今简化为听”。听”本义笑貌”。从口,斤声。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)

 同本义 

 听,聆也。--《说文》

 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--《书·泰誓中》

 无稽之言勿听。--《书·大禹谟》

 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
 行人驻足听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听妇前致词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
 夜阑卧听风吹雨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听于庭。

 听取蛙声一片。--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

 又如听知(听到);听受(聆听,用耳感受声音

 听(聽)tīng

 ⒈用耳朵接受声音~录音。兼~则明。偏~则暗。

 ⒉顺从,接受~话。~从。~指挥。言~计从。

 ⒊随,任凭~便。~凭。~之任之。

 ⒋治理,处理兼~万事(兼同时)。~政(旧指封建帝王处理政事)。

 ⒌判决断狱~讼(狱、讼官司,诉讼)。

 ⒍等候~回音。~候分派。

 ⒎马口铁筒(英语tin的译音)。也用作量词两~汽油。三~饼干。

 听yǐn 1.笑貌。 2.见"听听"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藐"字解释:藐 

 (形声。从苃,貌声。本义小,幼稚)

 同本义 

 孤女藐焉始孩。--潘岳《寡妇赋》

 又如藐孤(弱小的孤儿);藐躬(孱弱的躯体);藐然(幼小的样子);藐藐(幼小的样子)

 孤独的 

 通邈”。远 

 藐蔓蔓之不可量兮,缥绵绵之不可纡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

 藐 

 通眇”。轻视 

 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,其若之何?”--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

 说大人则藐之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
 又如藐法;藐视;藐玩(轻视玩忽)

 藐miǎo

 ⒈小,幼稚~小。

 ⒉轻视~视。

 ⒊通"邈"。远。
"藐"字解释:藐 

 (形声。从苃,貌声。本义小,幼稚)

 同本义 

 孤女藐焉始孩。--潘岳《寡妇赋》

 又如藐孤(弱小的孤儿);藐躬(孱弱的躯体);藐然(幼小的样子);藐藐(幼小的样子)

 孤独的 

 通邈”。远 

 藐蔓蔓之不可量兮,缥绵绵之不可纡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

 藐 

 通眇”。轻视 

 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,其若之何?”--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

 说大人则藐之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
 又如藐法;藐视;藐玩(轻视玩忽)

 藐miǎo

 ⒈小,幼稚~小。

 ⒉轻视~视。

 ⒊通"邈"。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