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言者谆谆,听者藐藐
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;藐藐疏远的样子。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形容徒费口舌。
言者谆谆,听者藐藐
读音(发音): yán zhě zhūn zhūn,tīng zhě miǎo miǎo
详细解释(意思):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;藐藐疏远的样子。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形容徒费口舌。
出处(典故): 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诲而谆谆,听我藐藐。”
示例: 无
言者谆谆,听者藐藐成语接龙
第五个字为"听"的成语
第六个字为"者"的成语
第七个字为"藐"的成语
成语"言者谆谆,听者藐藐"逐字解释
"言"字解释:言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 同本义 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 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 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 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 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 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 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 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 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 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 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 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
"者"字解释:者 (《说文》别事词也。相当于这”) 同本义 那边走,者边走,莫厌金杯酒。--五代·王衍《醉妆词》 又如者回(这回);者般(这般);者流(犹言这个流派);者番(这番;这次);者里(这里);者个(这个);者边(这边) 用在形容词、动词、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,组成者”字结构,用以指代人、事、物 指代人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--《老子》 射者中。(射的射中了目标。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,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。)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 读书者有几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 后死者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 者zhě ⒈代词。指人、事、物、时、数、地点等作~。读~。劳动~。前~。大~。昔~。那~。此四~。治国能使贫~富。 ⒉这,此(多见于古诗词或早期白话中)~回。~番。~个。~儿走。 ⒊助词。〈表〉语气停顿郭沫若~,四川人也。 ⒋用于句末。〈表〉希望或命令的语气且慢~。
"谆"字解释:谆 (形声。本义教诲恳切耐心的样子) 同本义。多叠用,也单用 谆,告晓之熟也。--《说文》。字亦作詒。 诲尔谆谆。--《诗·大雅·抑》 不必谆谆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。集解告之丁宁也。” 天与之者,谆谆然命之乎?--《孟子》 通使也与唐敖行礼,再再谆托。--《镜花缘》 又如谆谆醇醇(恳切淳厚);谆谆教导;谆谕(谆谆告谕);谆熟(再三告诫要牢记在心) 诚恳;忠诚 谆谆忠谨之貌也。--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注 吾嫉惰游者,怜子愚且谆。--韩愈《送惠师》 又如谆笃(诚恳笃实 谆zhūn恳切。
"谆"字解释:谆 (形声。本义教诲恳切耐心的样子) 同本义。多叠用,也单用 谆,告晓之熟也。--《说文》。字亦作詒。 诲尔谆谆。--《诗·大雅·抑》 不必谆谆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。集解告之丁宁也。” 天与之者,谆谆然命之乎?--《孟子》 通使也与唐敖行礼,再再谆托。--《镜花缘》 又如谆谆醇醇(恳切淳厚);谆谆教导;谆谕(谆谆告谕);谆熟(再三告诫要牢记在心) 诚恳;忠诚 谆谆忠谨之貌也。--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注 吾嫉惰游者,怜子愚且谆。--韩愈《送惠师》 又如谆笃(诚恳笃实 谆zhūn恳切。
"听"字解释:听 (形声。本字从耳德,壬声。从耳德,即耳有所得,今简化为听”。听”本义笑貌”。从口,斤声。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) 同本义 听,聆也。--《说文》 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--《书·泰誓中》 无稽之言勿听。--《书·大禹谟》 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 行人驻足听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听妇前致词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 夜阑卧听风吹雨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 听于庭。 听取蛙声一片。--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 又如听知(听到);听受(聆听,用耳感受声音 听(聽)tīng ⒈用耳朵接受声音~录音。兼~则明。偏~则暗。 ⒉顺从,接受~话。~从。~指挥。言~计从。 ⒊随,任凭~便。~凭。~之任之。 ⒋治理,处理兼~万事(兼同时)。~政(旧指封建帝王处理政事)。 ⒌判决断狱~讼(狱、讼官司,诉讼)。 ⒍等候~回音。~候分派。 ⒎马口铁筒(英语tin的译音)。也用作量词两~汽油。三~饼干。 听yǐn 1.笑貌。 2.见"听听"。
"者"字解释:者 (《说文》别事词也。相当于这”) 同本义 那边走,者边走,莫厌金杯酒。--五代·王衍《醉妆词》 又如者回(这回);者般(这般);者流(犹言这个流派);者番(这番;这次);者里(这里);者个(这个);者边(这边) 用在形容词、动词、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,组成者”字结构,用以指代人、事、物 指代人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--《老子》 射者中。(射的射中了目标。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,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。)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 读书者有几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 后死者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 者zhě ⒈代词。指人、事、物、时、数、地点等作~。读~。劳动~。前~。大~。昔~。那~。此四~。治国能使贫~富。 ⒉这,此(多见于古诗词或早期白话中)~回。~番。~个。~儿走。 ⒊助词。〈表〉语气停顿郭沫若~,四川人也。 ⒋用于句末。〈表〉希望或命令的语气且慢~。
"藐"字解释:藐 (形声。从苃,貌声。本义小,幼稚) 同本义 孤女藐焉始孩。--潘岳《寡妇赋》 又如藐孤(弱小的孤儿);藐躬(孱弱的躯体);藐然(幼小的样子);藐藐(幼小的样子) 孤独的 通邈”。远 藐蔓蔓之不可量兮,缥绵绵之不可纡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 藐 通眇”。轻视 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,其若之何?”--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 说大人则藐之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 又如藐法;藐视;藐玩(轻视玩忽) 藐miǎo ⒈小,幼稚~小。 ⒉轻视~视。 ⒊通"邈"。远。
"藐"字解释:藐 (形声。从苃,貌声。本义小,幼稚) 同本义 孤女藐焉始孩。--潘岳《寡妇赋》 又如藐孤(弱小的孤儿);藐躬(孱弱的躯体);藐然(幼小的样子);藐藐(幼小的样子) 孤独的 通邈”。远 藐蔓蔓之不可量兮,缥绵绵之不可纡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 藐 通眇”。轻视 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,其若之何?”--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 说大人则藐之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 又如藐法;藐视;藐玩(轻视玩忽) 藐miǎo ⒈小,幼稚~小。 ⒉轻视~视。 ⒊通"邈"。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