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大逆无道

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。

大逆无道

读音(发音): dà nì wú dào

详细解释(意思):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,大逆无道。”

示例: 昔以革命为~,去之若浼者,至是也稍知动念矣。★孙中山《自传》

成语"大逆无道"逐字解释

"大"字解释:大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脚。大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大”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。本义大小的大”)

 形容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规模、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。与小”相对 

 大,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古文大也,籀文介,改古文亦象人形。凡大人、大夫、太子、太君,皆尊词。--《说文》

 遵彼大路兮。--《诗·郑风·遵大路》

 大有。--《易》。释文大有,包容丰富之象。”

 大报天而主日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。

 其朝践用两大尊。--《周礼·司尊彝》。司农
"逆"字解释:逆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辵,屰声。本义迎,迎接,迎着)

 同本义 

 逆,迎也。关东曰逆,关西曰迎。--《说文》

 宣公如齐逆女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四年》

 上卿逆于境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楚庄王伐郑,郑伯肉袒牵羊以逆。--宋·苏轼《留侯论》

 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 尝过青城山,遇雪,舍于逆旅。--沈括《梦溪笔谈·人事一》

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,永归于本宅。--陶潜《自祭文》

 又如逆战(迎战);逆厘(迎福纳吉);逆劳(迎劳);逆暑(迎夏。迎接暑气到来的祭礼);逆视(迎视);逆送(迎送);逆女(迎接女儿归宁)

 迎击;

 逆nì

 ⒈方向相反,跟"顺"相对~水。~境。倒行~施。

 ⒉抵触,违背,不顺忠言~耳利于行。

 ⒊背叛,背叛者的~贼。~产。~物。

 ⒋迎,迎接,迎着~客。目~而送之。

 ⒌预先难可~见。
"无"字解释:无 

 (会意。据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。卜辞、金文中无、舞”同字。本义乐舞)

 同本义 

 哲学范畴,指无形、无名、虚无等,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

 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--《老子》

 无 

 没有,跟有”相对 

 无,不有也。--《玉篇》

 无若丹朱傲。--《书·益稷》

 无偏无党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无内人之疏,而外人之亲。--《荀子·法行》

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--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无不伸颈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无不变色。

 无不毕肖。

 无(無)wú

 ⒈没有,跟"有"相对~粮~钱。~穷~尽。

 ⒉不~仿说出。

 ⒊不分,不论,不外~分。~论,地~四方。民~异国。事~大小。~非如此。

 ⒋通"毋"。不,不要~往。

 ⒌

 无mó 1.见"南无"。
"道"字解释:道 

 (形声。从辵,首声。本义供行走的道路)

 同本义 

 道,所行道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一达谓之道。--《尔雅》

 道坦坦。--《易·履》

 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夫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--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。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”

 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--《老子》五十三章

 道听而途说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

 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道渴而死。--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

 今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又如大道,问道于盲;要道;人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