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语焉不详

指虽然提到了,但说得不详细。

语焉不详

读音(发音): yǔ yān bù xiá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虽然提到了,但说得不详细。

出处(典故): 唐·韩愈《原道》荀与杨也,择焉而不精,语焉而不详。”

示例: 绣春也是急性子,对锦儿~深致不满,主张秋月仍是进京,去问一问明白,到底是怎么回事?★高阳《曹雪芹别传》

语焉不详成语接龙

第四个字为"详"的成语

成语"语焉不详"逐字解释

"语"字解释:语 

 (形声。从言,吾声。本义谈论;议论;辩论)

 同本义 

 语,论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于时语语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。传论难曰语。”

 旦日,卒中往往语。--《史记》

 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--《论语·述而》

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又如语怪(谈论怪物);语冰(谈论冰);语议(言谈议论)

 交谈,说话 

 语,言也。--《广雅》

 语使能也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。注语,言也。”

 又

 既歌而语。

 可与晤语。--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池》

 笑

 语yǔ

 ⒈说,谈寡言少~。自言自~。

 ⒉话,言论~言『~。外~。成~。

 ⒊代替说话的动作手~。旗~。

 ⒋简单的俗话或古句谚~。古~。~曰。

 ⒌虫、鸟的鸣声蝉~。鸟~。

 语yù告诉莫~人。

 语yù 1.告诉。 2.通"悟"。
"焉"字解释:焉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像鸟形。本义焉鸟)

 鸟名 

 旦,北而徂山之曲,乃见苍翠一林,其中则楮烟墨宇,椒枥坎地,群焉胙充,飞而不举。--唐·黄滔《唐城客梦》

 通颜”。额 

 身长七尺,面长三尺,焉广三寸,鼻目耳具,而名动天下。--《荀子·非相》。高亨云焉,盖颜之借字。”

 焉 

 表示指示,相当于之” 

 草木无知,叩焉何益?--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又如心不在焉

 哪里或那里 

 且焉置土石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富者不能至,而贫者至焉。(焉,代词,那里,指南海。)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

 焉yān文言用字。

 ⒈代词。相当"这个"、"于这个"心不在~。时人异~。

 ⒉疑问词。怎么,什么,哪里~能如此?面目美好者,~故必知哉(故原故。知智)?其子~往?

 ⒊于何,在哪里且~置土石(置放)。

 ⒋连词。乃,就,则若赴水火,入~焦没耳。

 ⒌助词有厚望~‘暑易节,始一反~。少~,月出于东山之上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详"字解释:详 

 (形声。从言,羊声。本义审察,审理)

 同本义 

 详,审议也。--《说文》

 度作详刑,以诘四方。--《书·吕刑》。郑注审察之也。”

 凤姐详情度理,说他们必不敢多说一句话。”--《红楼梦》

 愿明上详之。--《三国演义》

 又如详允(审判得当、公平);详当(详审而允当);详阅(审查批阅)

 详细说明 

 又如详梦(解梦;析梦);内详;另详

 清楚地知道 

 非君所详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亦不详其姓字。--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

 又如详典(了

 详xiáng

 ⒈细密,完备~细。~尽。~情。~实。~议法令。

 ⒉清楚,知道内容~知。

 ⒊说明,细说~谈。内~。~告之。

 ⒋广泛,周遍~找。

 ⒌审慎~刑慎罚(审慎使用刑罚)。

 ⒍〈古〉通"佯"。假装。

 详yáng 1.诈,假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