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迷花沾草

指拈花惹草。

迷花沾草

读音(发音): mí huā zhān cǎo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拈花惹草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孟称舜《娇红记·双逝》休只为迷花沾草,断送了美身躯。”

示例:

成语"迷花沾草"逐字解释

"迷"字解释:迷 

 (形声。从辵,米声。本义迷路;分辨不清)

 同本义 

 迷,惑也。--《说文》

 烈风雷雨弗迷。--《书·舜典》

 凡夫失其所欲之路,而妄行之,则为迷。--《韩非子·解老》

 及行迷之未远。--《离骚》

 迷不知宠之门。--《楚辞·惜诵》

 迷其所在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入溆浦余儃佪兮,迷不知吾所如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

 高低冥迷,不知西东。--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 遂迷,不复得路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其若迷。--唐·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

 无迷其途。

 道中迷雾。--清·姚鼐《登

 迷mí

 ⒈分辨不清~航。~途知返。

 ⒉神智昏乱~糊。~乱。

 ⒊沉醉,对某种事物产生特殊的眷恋~恋。

 ⒋入迷于某种事物的人球~。养兔~。

 ⒌诱惑,陶醉~惑。景色~人。

 ⒍

 ①信仰神仙鬼怪和命运等愚昧者~信。~信者愚昧。对于搞~信活动者,按治安法规处罚;若有罪行,则按《刑法》惩办。

 ②盲目信仰和崇拜切莫~信。
"花"字解释:花 
 
 同本义 
 
 草木花的总称
 
 百卉含蘤。--《汉书·张衡传》。注蘤,古花字也。经传皆以华为之。”
 
 菊垂今秋花,石戴古车辙。--杜甫《北征》
 
 一丛深色花,十户中人赋。--白居易《买花》
 
 如花洞(茂密的花丛。或指花丛深处);花石纲(运送花石的船队);花朝日(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,称为花朝);花魂(花的精神、魂魄);花相(芍药的别名。古时品花,群芳中,牡丹品为第一,芍药为第二,故世称牡丹为花王,芍药为花相);花酒(用花酿成的酒);花气(花朵的香气);花经(品论花卉的书);花历(记载群花开落时期的历法);花口(初开的花)
 
 花huā
 
 ⒈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鲜~儿。通常由花托、花萼、花冠、雄蕊、雌蕊等组成,也有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。有各种形状和颜色,有的有香气,一般花谢后结成果实。
 
 〈引〉供观赏的植物栽~。
 
 ⒉像花那样的火~。浪~儿。钢~儿。雪~飘。葱~。蛋~汤。
 
 ⒊有斑纹的,杂色的~狗。买~布。
 
 ⒋凝不清头昏眼~。
 
 ⒌虚伪的,迷惑人的别耍~招。~言巧语。
 
 ⒍作战时受的伤挂~。
 
 ⒎指棉花弹~。轧~。
 
 ⒏混杂的,不单纯的粗粮和细粮~搭着吃。
 
 ⒐(也作"化")用掉,耗费~时间。莫乱~钱。
 
 ⒑
 
 ⒒
 
 ⒓
 
 ⒔
"沾"字解释:沾 

 古水名 

 沾,沾水,出上党壶关东入淇。从水,占声。--《说文》

 淇水支流。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,东流入河南省,至鹤壁市西注入淇水。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库

 沾 

 假借为霑”。浸润;浸湿 

 沾,一曰益也。--《说文》

 惠沾渥。--《汉曹全碑》

 澍雨沾洽。--《白石神君碑》

 汗出沾背。--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

 泣下沾衿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 长夜沾湿何由彻!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泣下沾襟。--宋·欧阳修《伶官传》

 不终朝日,而澍雨沾洽。--《白石神君碑》

 沾zhān

 ⒈浸润,浸湿~润。~衣」出~背。〈引〉布施,施与~赐。

 ⒉因接触而附着上或染上~墨水。~染上。拒腐蚀,永不~。

 ⒊微微碰上或挨上脚不~地。

 ⒋

 ⒌

 ⒍

 ⒎

 沾tiān 1.增添。《楚辞.大招》"吴酸蒿蒌,不沾薄只。"洪兴祖补注"沾,音添。益也。"一说为多汁。见王逸注。

 沾chān 1.观看;观察。
"草"字解释:草 

 (形声。从苃,早声。小篆苃,象两棵草形,是草的本字。今草”字系假借字,原是皂”的本字。《说文》草,草斗,栎实也”(栎实栎树的荚果,即皂角)。借为草木”之

 草”以后,则另造皂”字来代替。本义栎实)

 草本植物的总称 

 苃,百卉也。从二屮。会意。经传皆以草为之『书多以屮为之。--《说文》

 大草不生。--《吕氏春秋·任地》。注草,秽也。”

 草食者羶。--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

 草苴比而不芳。--《楚辞·悲回风》。注生曰草。”

 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--唐·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
 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