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悬猙素飡

比喻无功受禄。

悬猙素飡

读音(发音): xuán huán sù kòu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无功受禄。

出处(典故): 语出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貆兮。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。”

示例:

悬猙素飡成语接龙

第二个字为"猙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飡"的成语

成语"悬猙素飡"逐字解释

"悬"字解释:悬 

 (形声。从心,县声。本作县”,象断首倒挂,后加系”。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”后,另加心”字表示悬挂。本义吊挂)

 同本义 

 悬者植梯接之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 以叵幅悬之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倒悬之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
 又如悬丝诊脉(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。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);悬壁(相学术语。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)

 牵挂;挂念 

 凭空设想;揣测 

 悬(懸)xuán

 ⒈吊,挂~挂。~灯。~梁刺股。

 ⒉挂念,惦记,关切的心情~念。

 ⒊无着落,没结果~案。~而未决。

 ⒋无依据,凭空揣度~断。~揣。

 ⒌距离远~隔。~殊。

 ⒍

 ⒎

 ⒏
"猙"字解释:猙huán 1.犬行。 2.威武貌。 3.同"貆"±猪。
"素"字解释:素 

 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上是垂”,下是糸。糸,丝。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)

 同本义 

 素,白致缯也。--《说文》

 纯以素。--《礼记·杂记》

 素服哭于库门之外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
 十三能织素,十四学裁衣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若士必奴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,今日是也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
 又如素幭(古代盖在车前横木上的白绸);素服缟冠(丧服,素、缟,指白绘)

 用作写字的丝绸或纸张 

 英骨秀气,洒落毫素。--唐·李白《化城寺大钟铭》

 又指用

 素sù

 ⒈没有染色的丝绸~丝。〈引〉白的,没有染色的~衣。

 ⒉颜色单纯,不鲜艳~净。

 ⒊本来的,不加修饰或做作的~质。朴~。

 ⒋事物的基本成分元~。色~。毒~。因~。

 ⒌植物类的食品~菜。吃~。

 ⒍向来,一向~知。平~。~不往来。
"飡"字解释:飡cān

 ⒈同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