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三宫六院
泛指帝王的妃嫔。
三宫六院
读音(发音): sān gōng liù yuàn
详细解释(意思):泛指帝王的妃嫔。
出处(典故): 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楔子兀那三宫六院,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,打一金弹,金弹落处,有拾得者。”
示例: 天子封我掌国邦,~皆钦付。★弹词《英烈春秋》
三宫六院成语接龙
第四个字为"院"的成语
成语"三宫六院"逐字解释
"三"字解释:三〈数〉 (指事。本义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 同本义 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数。--《说文》 三,数名。--《广韵》 二与一为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 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--《老子》 王三赐命。--《易·师》。荀注三者阳德成也。” 结恨三泉。--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注三者数之小终。”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--《易·需》 纪之以三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 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--《战国策》 又如三叉(三歧的道路);三木(古时套在犯人颈、手、足上的刑具);三节(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、三月三上巳节、九 三sān ⒈数目字~个。~人行必有我师。 ⒉多次再~叮嘱。~番五次。~思而行。~令五申。~复斯言。 ⒊[三甲]〈古〉"殿试"中榜者(进士)的三个等级。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,分为三等即"三甲"。一甲,赐"进士及第";二甲,赐"进士出身";三甲,赐"同进士 出身"。每甲各取有若干名,统称进士。元、明、清,殿试的中榜者,一甲只取有三名,二甲、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。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,第二名叫榜眼,第三名叫探花。 三sàn 1.多次;再三。
"宫"字解释:宫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房屋形。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。外围象洞门,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,即人们居住的地方。本义古代对房屋、居室的通称(秦、汉以后才特 指帝王之宫)) 同本义 宫,室也。--《说文》 宫谓之室,室谓之宫。--《尔雅·释宫》 古者贵贼同称宫。秦汉以来,惟王者所居称宫焉。--《释文》 父子皆异宫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 上入执宫功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 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,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?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 父母闻之,清宫除道,张乐设 宫gōng ⒈房屋,又专指帝王的住所~殿。故~。 ⒉有些文化娱乐场所的名称少年~。劳动人民文化~。 ⒊庙宇的名称或神话中所谓"神仙的住所"永乐~。雍和~。天~。 ⒋〈古〉五音(~商角徵羽)之一。 ⒌
"六"字解释:六〈数〉 五加一的和 人道以六制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 六日不詹。--《诗·小雅·采绿》 六主律。--《易·本命》 夫六中色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 六王毕,四海一。--杜牧《阿房宫赋》 又如六礼(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);六味(指苦、酸、甘、辛、咸、淡等六种滋味);六料(原指稻、黍、稷、粱、麦、菽六谷,后 为各种谷物的泛称);六儿(僮仆的泛称);六丁六甲(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,阳神为六甲);六街三市(泛称众多街市);六曹(指功曹、仓曹、户曹、兵曹、法曹、士曹) 《易》卦之阴 六liù ⒈数目字五~七。 ⒉旧时乐谱的一个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"5"。 六lù ⒈六安县,在安徽省。六合县,在江苏省。
"院"字解释:院〈名〉 (形声。从阜,完声。阜”是土山,与土、建筑有关。本义庭院,院子。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) 同本义 院,垣也。--《广雅》 院,周垣也。--《玉篇》 有垣墙者曰院。--《增韵》 深院月明人静。--汉·司马光《西江月》 又如前院;后院;深宫大院 四周有墙垣围绕、自成部分的房屋 院东五里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 院僧夜闻大呼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 驰往油画院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 又如画院(书院) 房屋周围的垣墙 林园 院yuàn ⒈房屋围墙里面的空地~落。~坝子。庭~儿。 ⒉某些机关、单位和公共场所的名称法~。医~。剧~。电影~。 ⒊专指学院大专~校。研究生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