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一子悟道,九族生天

犹言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。借喻一人得势,全家沾光。

一子悟道,九族生天

读音(发音): yī zǐ wù dào,jiǔ zú shēng tiān

详细解释(意思):犹言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。借喻一人得势,全家沾光。

出处(典故): 元·马致远《黄粱梦》第一折你自不知,你不是个做官的,天生下这等道貌,是个神仙中人。常言道‘一子悟道,九族生天’,不要错过了。”

示例:

第三个字为"悟"的成语

第五个字为"九"的成语

第六个字为"族"的成语

第七个字为"生"的成语

成语"一子悟道,九族生天"逐字解释

"一"字解释:一 

 (指事。一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数词。大写作壹”。最小的正整数。常用以表示人或事、物的最少数量)

 同本义 

 一,惟初太始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万物。--《说文》

 一也者,万物之本也。--《淮南子·诠言》

 抱一而天下试。--《老子》

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。--《书·君奭》。传天子也。”

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
 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。(公元九二年六月,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,杀死大臣郭崇韬,时谣言纷起,人心惶惶。屯驻在贝州(现河北省清河县)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

 一yī

 ⒈数目字。整数中最小的数~龙~猪。

 ⒉纯,专~心~意。用心~也。

 ⒊相同,同样~致。~模~样。

 ⒋全,满~如既往。~网打尽。~身是胆。

 ⒌又,其它,另外昆明市~名春城。

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,〈表〉稍微,短暂试~试。望~望。停~停。

 ⒎跟"就"呼应。

 ①〈表〉每逢~想到要回祖国,就归心似箭。

 ②〈表〉两事的时间紧接着~教就懂。~学就会。

 ⒏〈古〉副词。乃,竟~至此乎!

 ⒐〈古〉副词。

 ⒑〈古〉副词。一旦,一经~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

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,相当于简谱的低音"7"。

 ⒓

 ①特定~定的阶级。

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~定的成绩。

 ③规定,确定按~定的规章办事。

 ④必然共产主义~定会实现。

 ⒔

 ⒕

 ⒖
"子"字解释:子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小儿在襁褓中,有头、身、臂膀,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。子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婴儿)

 同本义 

 子,十一月阳气动,万物滋,人以为偁。象形。古文从巛,象发也。籀文从囟,有发、臂、胫,在几上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。

 子,子息。--《广韵》

 居然生子。--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
 子也者,亲之后也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

 子者,父之合也。--《春秋繁露基义》

 子者,父之阴也。--《汉书·杜钦传》

 干、越、夷、貉之子,生而同声,长而异俗。”--《荀子》

 又如子衣(小儿的胎衣

 子zǐ

 ⒈儿,儿或女~女。~孙。泛指人男~。女~。

 ⒉称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士~。舟~。

 ⒊〈古〉写在姓氏后面〈表〉对人的尊敬孔~。庄~。墨~。也指一个流派的人诸~百家。

 ⒋〈古〉对人的敬称(多指男子),相当于"您"以~之矛,陷~之盾,何如?

 ⒌旧时称师长或门徒夫~。弟~。

 ⒍植物的籽实或动物的生殖细胞瓜~。油菜~。卵~。精~。鱼~。

 ⒎幼嫩的~鸡。~鸭。~姜。

 ⒏〈古〉五等爵位(公侯伯~男)的第四等~爵。

 ⒐〈古〉图书分类法,四部(经史~集)的第三部。

 ⒑从母体产生的,跟"母"相对的~金(利息)。~音(辅音)。

 ⒒地支的第一位,也用作次序第一。

 ⒓

 ⒔

 ⒕

 ⒖

 ①弟弟,子侄等职工~弟。

 ②后辈,年轻人工农~弟。

 ⒗子(读轻声)词的后缀。加在名词、形容词或动词等的词素之后绳~。珠~。凳~。瘦~。瘸~。出了乱~。

 ⒘子(读轻声)少数量词的后缀一揽~。敲几下~门。

 子zi 1.名词后缀。 2.某些量词的后缀。 3.用于动词﹑形容词词素之后,构成名词或名词性词组。 4.助词。表示时态﹑动态,相当于"着"﹑"了"。 5.助词。表示语气

 。
"悟"字解释:悟 

 (形声,从心,吾声。本义理解,明白)

 同本义 

 悟,觉也。--《说文》

 悟彼蟋蟀唱。--《文选·谢混游西池诗》

 慧然独悟。--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

 未悟见出,意不自得。--《后汉书·张醫传》

 悟已往之不谏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
 闻而悟之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
 悟前狼假寐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 悟大光明法。--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
 又如觉悟(由迷惑而明白;由凝而认清);悟心(悟性。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);悟宗(明了、会通佛理之宗旨);悟悦(因了悟而喜悦);悟理(领会道理)

 悟wù

 ⒈理解,领会,明白领~。已~。

 ⒉觉醒,睡醒,泛指醒过来觉~。醒~。新~。恍然大~。
"道"字解释:道 

 (形声。从辵,首声。本义供行走的道路)

 同本义 

 道,所行道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一达谓之道。--《尔雅》

 道坦坦。--《易·履》

 百夫有洫,洫上有途,千夫有浍,浍上有道,万夫有川,川上有路。--《周礼·地官·遂人》。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,路容三轨。”

 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--《老子》五十三章

 道听而途说。--《论语·阳货》

 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道渴而死。--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

 今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又如大道,问道于盲;要道;人行
"九"字解释:九 

 (指事。本义数词。比八大一的基数)

 同本义 

 古人造字以纪数,起于一,极于九,皆指事也。二三四为积画,余皆变化其体。--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
 乾玄用九,乃见天则。--《易·文言》传

 九者,阳之数,道之纲纪也。--《楚辞·九辨》序

 天道以九制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

 又如九伯(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。也写作九百”);小九九(珠算的乘法口诀;方言中比喻算计);九九(算法名。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;九的自乘数);九地(九种土地)

 第九 

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。如九连

 《周易》以阳爻为九

 初九,潜龙勿用

 九jiǔ

 ⒈数目字~鼎。泛指多数、多次或多层~牛二虎之力。~死一生。~霄云外。

 ⒉时令。

 九jiū 1.聚。
"族"字解释:族 

 (会意。本义箭头)

 同本义 

 族,矢锋也。束之族族也。--《说文》。

 家族,氏族 

 克明俊德,以亲九族。--《书·尧典》。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,下至玄孙,凡九族。”

 又如大族(人口多、分支繁的家族);族氏(宗族姓氏);族正(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;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,名为族正”)

 姓氏,表明家族、宗族系统的称号 

 亡秦族矣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
 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。(收聚,团结)--宋·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
 繁衍之族。--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
 又如族地(一姓一族

 族zú

 ⒈有一定血统关系的人群之总称家~。宗~。

 ⒉指民族,种族中华民~『~。满~。

 ⒊类,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万物百~。芳香~化合物。

 ⒋灭族(〈古〉一种残酷刑罚)。一人有罪,将全家或家族甚至包括母家、妻家的人全都杀死以古非今者~。

 族zòu 1.节奏。

 族còu 1.十二律中的律名。参见"太族"。
"生"字解释:生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初生的草木,下面是地面或土壤。生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;滋长)

 同本义 

 生,进也。象草木生出土上。--《说文》

 生,出也。--《广雅》

 生,生长也。--《广韵》

 自无出有曰生。--刘巘《易义》

 天地之大德曰生。--《易·系辞》

 生好物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
 草木有生而无知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
 生于道左。--《诗·唐风·有杕之杜》

 生我百谷。--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

 种之,生且蕃。--徐光启《甘薯疏序》

 多杂树,多松,生石罅,皆平顶。--清·姚

 生shēng

 ⒈草木长出、成长~出。~根。~芽。~长。〈引〉出生,诞生~育。~日。

 ⒉造出,增加~事。

 ①创造,制造。

 ②生小孩。

 ⒊显现,出现~气。~病。发~。

 ⒋活的,活着~擒活捉。~荣死哀。〈引〉

 ①有生命的~物。

 ②生命杀~。车祸丧~。起死回~。

 ③为了活命~计。营~。忙~活。谋~存。

 ④整个生命阶段~平。奋斗一~。

 ⒌使柴、草、煤等燃烧~火做饭。~炭炉子。

 ⒍未经烧煮的,未熟的或未经加工炼制的~水。~菜。~瓜。~饭。~药。

 ⒎不熟悉,不熟练,不常见~疏。~僻。~手。~人。~字。

 ⒏硬,强~硬。~拉硬拖。~不认帐。

 ⒐旧称读书人,今称学习的人儒~。书~。学~。实习~。研究~。

 ⒑称某些人士或某种职业的人先~。医~。

 ⒒戏曲里扮演男子的一种角色老~。武~。

 ⒓很,〈表〉程度深~恐。~痛。

 ⒔语助词(无义)好~。怎~才对。

 ⒕

 ①指老百姓~灵涂炭。

 ②有生命的。

 ⒖

 ⒗

 ⒘

 ⒙

 ①生活,生存。

 ②繁殖。⒛

 ①生机,生命力~意盎然。

 ②经商做~意。

 ③〈方〉指谋生的职业寻~意。
"天"字解释:天〈名〉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(大),上面指出是人头,小篆变成一横。本义人的头顶)

 同本义 

 天,颠也。…颠者,人之顶也。以为凡高之称。--《说文解字注》

 又如天灵(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);天灵盖(头顶骨)

 古代的墨刑。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

 天,刑名。剠凿其额曰天。--《集韵》

 《其人天且劓。--《易·睽卦》。虞注黥额为天。”

 天空 

 天,至高无上。--《说文》

 天,气也。--《论衡·谈天》

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,帝断其首。--《神话四则·形天》

 天似穹庐。--《乐府诗集·杂

 天tiān

 ⒈高空~空。满~星。

 ⒉高处,顶部~线。~窗。~桥。~头(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)。

 ⒊最,极~好,就这么办。

 ⒋指自然界,生成的~然。~灾。~险。~生的。人定胜~。

 ⒌气象~气。~冷。~晴。

 ⒍时间,一昼夜,一段时间一~。今~。白~。过几~。

 ⒎季节,时节秋~。冷~。三伏~。

 ⒏迷信者所谓的"神、佛、仙人或他们的住地"~神、~意、~堂等都是虚构的、没有的。归~(又指死亡)。

 ⒐

 ⒑

 ①世界上。

 ②江山。

 ⒒

 ⒓

 ⒔

 ⒕

 ⒖

 ⒗

 ①单纯直率,不虚伪,无做作。

 ②用一般的、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、复杂的事物想得~真。

 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