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东讨西伐

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。同东征西讨”。

东讨西伐

读音(发音): dōng tǎo xī fá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。同东征西讨”。

出处(典故): 唐·杨炯《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》由是南驰北走,东讨西伐,运之无旁,按之无下。”

示例:

第二个字为"讨"的成语

成语"东讨西伐"逐字解释

"东"字解释:东 

 (会意。从木,官溥说,从日在木中。本义东方,日出的方向)

 同本义 

 东,动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东方者,动方也,万物始动生也。--《白虎通·五行》

 东方木也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。按日所出也。从日在木中,会意。”

 东君,日也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
 东邻。--《易·既济》。虞注震为东。”

 东方者,阳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
 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--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
 又如关东;旭日东升;东夏(指中国东部);东朝(东宫);东极(东方边远之处);东君(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);东坦(女婿);东裔(东
"讨"字解释:讨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言,从寸。言,言论。寸,法度。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。本义声讨)

 同本义 

 讨,治也。--《说文》

 讨,诛也。--《玉篇》

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
 楚人讨陈叛。--《左传·襄公五年》

 讨伐;诛戮 

 郑伯为王左卿士,以王命讨之。--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

 托臣以讨贼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讨贼督师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·序》

 又如征讨(出兵讨伐);讨掩(讨伐掩捕。掩捕,乘人不备而捕捉);讨贰(征讨叛逆不忠的诸侯);讨贼(

 讨tǎo

 ⒈征伐,发动攻击~伐。征~。声~。

 ⒉查究,整治检~。~军纪。

 ⒊探求,研究探~。研~。

 ⒋索取~债。~价还价。

 ⒌求,请求,乞求~饶。~教。~饭。

 ⒍招惹,引起~人厌恶。自~苦吃。~人喜欢。
"西"字解释:西 

 (象形。据小篆字形,上面是鸟的省写,下象鸟巢形。西”是栖”的本字。本义鸟入巢息止)

 同本义 

 西,鸟在巢上,象形。--《说文》

 棹歌惊起乱西禽,女伴各归南浦。--《敦煌曲子词集》

 又如西迟(游息,流连。同栖迟)

 往西走;向西去 

 西通巴蜀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 何时复西归。--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

 从小丘西行……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
 西出阳关无故人。--唐·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
 又如西上(向西去);西驾(皇帝的车驾西行);西夕(太阳西下而天黑)

 西 

 方位

 西xī

 ⒈方向,日落的一方,跟"东"相对~方。~部。由东到~。

 ⒉泛指欧、美~洋。~餐。~装。
"伐"字解释:伐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人,从戈。甲骨文字形,像用戈砍人的头。本义砍杀)

 同本义 

 伐,击也。--《说文》

 伐,杀也。--《广雅》

 为酒醴,伐豚羔,舞长袖。--宋·苏辙《太白山祈雨词》

 又如伐祭(砍头祭天);伐杀(杀戮)

 砍伐 

 伐竹取道。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
 坎坎伐檀兮。--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

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。--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
 伐薪烧炭南山中。 --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
 又如伐取(砍伐取得);伐炭(伐木烧炭);伐薪(砍柴)

 讨伐,进攻 

 伐 fá

 ⒈砍砍~。采~。~木。〈引〉敲打~鼓。

 ⒉征讨,攻打讨~。兴兵而~。〈引〉声讨口诛笔~。

 ⒊夸耀自~其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