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疾雷不及掩耳

突然响起雷声,使人来不及掩耳。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

疾雷不及掩耳

读音(发音):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

详细解释(意思):突然响起雷声,使人来不及掩耳。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六韬·龙韬·军势》疾雷不及掩耳,迅电不及瞑目。”

示例: 他们或者未必起身,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,拿了就走,必不使一名漏网。★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七回

成语"疾雷不及掩耳"逐字解释

"疾"字解释:疾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大(人),从矢,字形象人腋下中箭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矢能伤人,矢之去甚速,故从矢会意。”本义受兵伤。泛指疾病)

 轻微的叫疾 

 疾,病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,浑言之则疾亦病也。”

 君有疾在腠理,不治将恐深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伯牛有疾,子问之。--《论语·雍也》

 泛指病 

 司马子反辞以心疾。--《韩非子·十过》

 如疾革(病情加重);疾损(病情减转,病情好转);疾动(发病;疾病发作);疾棘(病危)

 废疾;废疾的人。亦泛指病人 

 疾jí

 ⒈病~病。~甚将死。〈引〉痛苦~苦。又〈引〉缺点,毛病残~。小~。讳~忌医。

 ⒉厌恶,憎恨~恶如仇。吾~贫富不均,今为汝均之。

 ⒊妒嫉~贤。~能。

 ⒋快,急速,猛烈~行。~驶。~足先得。~风扫落叶。~雷不及掩耳。

 ⒌疼痛~首蹙额。
"雷"字解释:雷 

 (象形。甲骨文,中间象闪电,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。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。小篆变成了会意字,从雨,下象雷声相连之形,表示打雷下雨。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

 )

 同本义 

 靬,阴阳薄动,靬雨生物者也。--《说文》

 阴阳合为雷。--《春秋·玄命苞》

 雷者,阴中之阳也。--《白虎通》

 仲春,雷乃发声,仲秋,雷始收声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
 雷以动之,风以散之,雨以润之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阴阳相薄为雷。--《淮南子·坠形》

 天下应之如雷霆。--《荀子·儒效》

 如雷如霆,徐方震惊。--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

 峭壁

 雷léi

 ⒈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~声。~电交加。

 却相同两份答卷~同。

 ⒉一类爆炸性的武器地~。鱼~。

 ⒊

 雷lèi 1.通"擂"。 2.通"祑"。古时作战用以击敌之石块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及"字解释:及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人,从手。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。本义追赶上,抓住)

 同本义 

 及,逮也。--《说文》

 使人追宋义子,及之齐,杀之。--《史记`项羽本纪》

 无庸,将自及。--《左传隐公元年》

 又如赶不及(来不及);企及(希望赶上);來得及(能够赶上);及面(见面);及时应令(与季节令令相适应)

 至,达到 

 及,至也。--《广雅》

 及期。--《仪礼聘礼》

 不及黄泉,无相見也。--《左传隐公元年》

 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
 及诸河,则在舟中矣。--《

 及jí

 ⒈到,至,达到自古~今。由此~彼。〈引〉牵扯波~。涉~。邪行不~于己。

 ⒉赶上,追上还来得~。赶不~了。

 ⒊乘,趁着~时。~早出发。

 ⒋如,比得上我不~她。

 ⒌连词⊥、与、跟报、刊、杂志~其它出版物。我、你~几个同班同学一道去公园。
"掩"字解释:掩 

 (会意。从手,从奄,奄亦声。本义遮蔽)

 同本义 

 掩,敛也。小上曰掩。--《说文》

 掩练帛,广终幅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。注裹首也。”

 掩薄草渚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
 空正掩日。--《周髀算经》

 掩口胡卢而笑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掩其上哉。--清·方域《壮梅堂文集》

 手巾掩口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势拔五岳掩赤诚。--唐·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
 又如掩圹(将棺木放入墓穴内,加土掩埋);掩心(护胸的铠甲);掩土(盖土埋葬);掩面(盖在尸体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绢);掩著(掩盖剽窃

 掩(搑)yǎn

 ⒈遮蔽,遮盖~盖。~耳。~饰。遮~。

 ⒉关,合上~门。~卷。

 ⒊关闭门、窗、箱等的时候被夹住关柜子~着了手。

 ⒋乘其不备~入。~捕。~攻。~杀。

 ⒌

 ①用火力等压住敌方,以保护自己一方的进攻或转移。

 ②利用某种条件或方式暗中保护那里有段土墙可作~护。秘密~护。
"耳"字解释:耳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耳朵形『字部首之一。本义耳朵)

 同本义 

 耳,主听也。--《说文》

 耳者,肾之候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
 耳者,心之候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
 耳目者,心思之助也。--《鬼谷子·权篇》

 坎为耳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忠言逆耳利于行。--明·刘基《苦斋记》

 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又如耳目官(指耳、目两种器官);耳斡儿(亦作耳挖子”。掏耳垢的小勺,另一头有尖头);耳朵垂子(借指耳窝);耳根厢(耳边);耳顺(六十岁)

 听觉,听力 

 耳 ěr

 ①〈古〉语气词。表示肯定或'罢了'的意思且吾所为者极难~。(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)、如反覆手~。(《史记·陆贾传》)

 ②耳朵~聋。

 ③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~。

 ④位置在两旁的~门(大门两旁的小门)。

 【耳鬓厮磨】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(多指青年男女之间十分亲近)。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。厮相互。

 【耳聪目明】形容视听灵敏。

 【耳目】

 ①见闻~不广。

 ②替人刺探消息的人。

 【耳目一新】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,给人以新鲜的感觉。

 【耳濡目染】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,无形中受影响。濡沾湿;润泽。

 【耳食之谈】见【耳食之言】。

 【耳食之言】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。又作耳食之谈。

 【耳熟能详】听得多了,也就能详尽地说出来。

 【耳提面命】不但当面告诉,而且凑近耳朵讲。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。耳提附耳。面当面。

 【耳蜗】〈生〉内耳的组成部分。形似蜗牛壳,故名。内有淋巴液和听神经,是听觉感受器官。

 【耳咽管】见【咽鼓管】。

 【耳语】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。

 耳réng 1.见"耳孙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