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见贤思齐

贤德才兼备的人;齐相等。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。

见贤思齐

读音(发音): jiàn xián sī qí

详细解释(意思):贤德才兼备的人;齐相等。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论语·里仁》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
示例: 则为他和曲填词,移宫换羽,使老夫~,回嗔作喜。★元·关汉卿《谢天香》第四折

成语"见贤思齐"逐字解释

"见"字解释:见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目”,下面是人”。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,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。本义看见,看到)

 同本义 

 见,视也。--《说文》

 未见君子。--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

 利见大人。--《易·乾》

 见龙在田。--《易·乾》

 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
 见而不见,闻而不闻。--《韩非子·主道》

 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
 见两小儿辩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儿童相见不相识。--唐·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
 虎见之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
 歧王宅里寻常见

 见(見)jiàn

 ⒈看到看~。耳闻目~。〈引〉接触,遇到胶卷忌讳~光。病刚好,不要~寒。

 ⒉看得出,显现出初~成效。已~分晓。

 ⒊会面,会晤会~。接~。

 ⒋看法,认识,扩大知识~解。~识。远~。不固执己~。

 ⒌指明出处~上页。

 ⒍助词。

 ①用在动词前,〈表〉被动莫~笑。别~怪。

 ②用在动词前,〈表〉对说话人怎么样~教。请~谅。

 ⒎用在"听"、"闻"、"看"等动词后,〈表〉效果听~了。看~了。

 ⒏[见习]学得专业知识的人刚到工作岗位去,现场实地工作实习~习生。

 ⒐[见证]亲眼看到,可以作证的人。也指可以作证的事物。

 ⒑见xiàn。

 见(見)xiàn

 ⒈显出,出现,显露表~。华佗再~。昙花一~。

 见"儋藍"。

 ④姓。三国吴有儋萌。见《三国志.吴志.薛综传》。
"贤"字解释:贤 

 (形声。从贝,与财富有关。本义多财)

 有德行;多才能 

 贤,多才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以财分人之谓贤。--《庄子·徐无鬼》

 相如既归,赵王以为贤大夫。--《史记》

 闲贤臣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又如贤声远达(好的名声远扬四处);贤歌(品行技艺都好的歌妓);贤才(德才并美之人);时贤(指当代有贤能有声望的人)

 对人的敬称 

 凡与人言……自叔父母以下,则加贤”字。--《颜氏家训》

 分明是如贤所教,但是小生自小坐书斋,不谙其他生活。╠

 贤(賢)xián

 ⒈有道德、有才能的,也指德才兼备的人~明。选~与能。用人唯~。

 ⒉胜过,甚于~于。

 ⒊敬词。用于平辈或晚辈~妻。~甥。

 ⒋〈古〉劳苦我从事独~。

 贤xiàn 1.车毂一端的大孔。
"思"字解释:思 

 (会意兼形声。从心,从囟,囟亦声。囟脑子。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。本义思考,想;考虑)

 同本义 

 思,容也。--《说文》

 思曰容,言心之所虑,无不包也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钦明文思安安。--《书·尧典》

 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--《论语·为政》

 老年人常思既往,少年人常思将来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
 又如多思;前思后想;自思;深思熟虑;思疑(疑惑;疑心);思郁(思虑薀结);思鲈(比喻抽身归隐);思劳(思虑劳累);思察(思虑辨察);思算(

 思sī

 ⒈想,考虑~考。~索。深~熟虑。不可~议。

 ⒉想念,怀念~念。

 ⒊想法、考虑的线索~路。文~。构~。三~而后行。

 ⒋

 ①思考,想法。

 ②即"观念","理性认识"。人的思想包括概念、想法、判断、推理等,它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。

 ⒌

 思sāi 1.多须貌。
"齐"字解释:齐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。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,表示地面。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)

 同本义 

 齬,禾麦吐穗上平也。--《说文》

 立如齐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整齐 

 其君齐明衷正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为齐敬也。--《国语·楚语》

 气候不齐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 上下方整,前后齐平。--王羲之《题笔阵图》

 进退得齐焉。--《白虎通·礼乐》

 又如齐均(整齐均匀);齐贝(整齐的贝壳。即编贝”);齐肃(整齐严肃)

 平等 

 齐明而不竭。--《荀子·脩

 齐(齬)qí

 ⒈一致,不乱,一同,等同~心。整~。一~。百花~放。水深~腰。

 ⒉全,完全~全。人到~了。

 ⒊治理~家。~民。

 ⒋周代诸侯国名,战国时七雄之一,在今山东东北及河北东南一带。

 ⒌朝代名

 ①南朝之一,又称"南齐",公元479-502年。第一代君主是萧道成。

 ②北朝之一,又称"北齐",公元550-577年。第一代君主是高洋。

 齐jī 1.通"跻"。升;登。 2.通"齑"。指用酱拌和切碎的菜和肉。泛指酱菜或腌菜。

 齐zhāi 1.庄重;严肃恭敬。 2.古人在祭祀或其他典礼前整洁身心,以示庄敬。 3.古人祭祀或典礼所居的宫室,所用的器物。参见"齐宫"﹑"齐服"﹑"齐牛"。

 齐jì 1.后作"剂"。将多种药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药物。 2.泛指药料。 3.后作"剂"。调剂;调和。 4.后作"剂"。酌量。 5.后作"剂"。分量。 6.后作"剂"。量词

 。多用以计量药物。 7.后作"剂"。指调味品。 8.后作"剂"。差别。 9.带糟的浊酒。 10.引申指酿造。 11.合金。 12.界限。 13.指极限。 14.限制;局限。

 15.通"济"。成功;成熟。 16.通"济"。助长;辅助。 17.通"济"。止息;平定。 18.通"济"∶;顺利。 19.通"齮"。疾。敏捷;快速。参见"齐给"﹑"齐疾"。 20.通"齮

 "。疾。明智。参见"齐圣"。 21.通"齮"。疾。辨明。《易.系辞上》"齐小大者存乎卦。"韩康伯注"齐,犹言辩也。"一说,齐,列,序列。见清愈樾《诸子平议.周易二

 》﹑高亨《周易大传今注》卷五。

 齐zī 1.古指长衣下部的缉边。 2.泛指长衣的下摆。 3.谓将丧服下部的边折转缝起来。 4.引申指丧服。参见"齐衰"﹑"齐斩"。 5.通"资"。财物。 6.通"资"。见"齐

 斧"。 7.通"茨"。蒺藜。一种有刺的野生草本植物。 8.通"粢"。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。

 齐jiǎn 1.通"剪"。修剪;截断。 2.通"醮"。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