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凿柱取书

指秉承先人的遗训。

凿柱取书

读音(发音): záo zhù qǔ shū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秉承先人的遗训。

出处(典故): 王闿运《常公神道碑》公体山川之醇气,禀玉石之上灵,凿柱取书,安弦习礼。”

示例:

成语"凿柱取书"逐字解释

"凿"字解释:凿 

 (形声。从金,鑿省声。从金,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。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)

 同本义 

 凿,穿木也。--《说文》

 重木刊凿之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

 皆是水凿之穴。(凿,这里是冲刷的意思。)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又如凿巾(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,正对口部的位置,剪开一通孔);凿穴(开造洞穴)

 挖掘;开凿 

 凿地为坎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 水凿之穴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水凿之处。

 千锤万凿出深山。--明·于谦《石灰吟》

 又如凿溉(开渠灌溉);凿龙(开凿龙门。指大禹治水,凿龙门以导

 凿(鑿)záo

 ⒈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钢~子。

 ⒉打孔,挖通~个洞。~渠引水。

 ⒊确实证据确~。

 ⒋〈古〉器物上的孔(榫眼、榫卯)圆~方枘(枘榫头。〈喻〉不相投合)。

 凿zào 1.(今读záo)榫眼。 2.隧道。

 凿zuò 1.鲜明貌。 2.确实。 3.通"糳"。舂成精米。 4.指精米。

 凿zú 1.镌刻;雕镂。 2.通"镞"。箭头。
"柱"字解释:柱 

 支撑。通拄” 

 且鳌足可以柱天,体必长大,不容于天地,女娲虽圣,何能杀之?--《论衡·谈天》

 又如柱天(撑天;支天);柱地(立柱支地)

 挡住;阻塞 

 内人共举机以柱门,兵斫门,不能破。--《三国志》

 拄 

 手把定筇竹,柱杖行田野,出村房。--《刘知远诸宫调》

 又如柱杖(手杖)

 柱 

 (形声。从木,主声。本义屋柱)

 同本义 

 柱,楹也。--《说文》

 剪屏柱楣。--《仪礼·丧服》。注所谓梁闇。”

 东至于底柱。--《书·禹贡》

 散木也,…以为柱则蠹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

 柱zhù

 ⒈支撑建筑物的构件木~。石~子。

 ⒉像柱子的东西冰~。汞~。

 ⒊

 柱zhǔ 1.见"柱夫"。 2.支撑;拄持。
"取"字解释:取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又,从耳。甲骨文字形。左边是耳朵,右边是手(又),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。古代作战,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。本义

 耳)

 同本义 

 取,捕取也。--《说文》

 大兽公之,小禽私之,获者取左耳。--《周礼》

 且今之勍者,皆吾敌也,虽及胡者,获则取之,何有于二毛?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

 取吴元济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

 恨君不取契丹首,金甲牙旗归故乡。--宋·苏轼《阳关词》

 拿 

 取数斗归。--三国魏·邯郸

 取qǔ

 ⒈拿,得到~书。~款。~得成绩。

 ⒉采用,选用,接受~材。录~。去粗~精。~长补短。

 ⒊寻求~乐。求~。~笑(开玩笑)。

 ⒋攻克,强夺~城。夺~。

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~齐。~决。

 ⒍〈古〉通"娶"。

 ⒎

 ⒏

 ⒐

 ⒑

 取qū 1.通"趋"。趋向。 2.通"趋"。疾走。 3.距离;相隔。 4.见"取虑"。
"书"字解释:书 

 (形声。从聿,者声。聿,即笔。隶书省者”成曰”。《说文》书,箸也。”箸(著)即显明∠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,者、箸”音近,故者”有表意作用。本义书

 写,记录,记载)

 同本义 

 書,著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。”

 五曰六书。--《周礼·保氏》

 作书。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,中古以漆画于帛,后世以墨写于纸。--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
 易之以书契。--《易·系辞》

 书者,以笔画记之辞。--《尚书序》疏

 子张书诸绅。--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”,置人所罾鱼

 书(書)shū

 ⒈写,记载~写。奋笔疾~。大~特~。

 ⒉文字读其~。读~破万卷。

 ⒊信家~。来~已收。

 ⒋文件证~。决心~。倡议~。

 ⒌装订成册的著作~籍。著~立说。

 ⒍字体楷~。行~。草~。

 ⒎《尚书》的简称。

 ⒏称某些曲艺说~。鼓~。

 ⒐

 ①汉字的书写法则。

 ②汉字的书写艺术,也省称"书"~画展览。

 ⒑ 

 ⒒

 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