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民脂民膏

脂、膏脂肪。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。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。

民脂民膏

读音(发音): mín zhī mín gāo

详细解释(意思):脂、膏脂肪。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。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。

出处(典故): 五代·后蜀·孟昶《戒石文》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。”

示例: 可怜民膏民脂,弃之无用之地。★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十五回

第四个字为"膏"的成语

成语"民脂民膏"逐字解释

"民"字解释:民 

 (指事。从古文之象。古文从母,取蕃育意。古代指黎民百姓,平民。与君、官对称)

 同本义 

 民,众萌也。从古文之象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古文从母。取蕃育也,上下众多意,指事。

 民,氓也。--《广雅》。按,土著者曰民,外来者曰氓。

 古者有四民,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--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

 夫民神之主也。--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

 无子曰兆民。诸侯曰万民。--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

 黎民阻饥。--《书·舜典》

 民不适有居。--《书·盘庚上》

 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--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

 民可使由之,

 民mín

 ⒈〈古〉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。现指人民,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~。军~鱼水情。

 ⒉指人或人群~众。居~。~族。

 ⒊劳动大众的~歌。~间故事。

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~。渔~。盐~。

 ⒌非军事的~用。~航。

 ⒍通"苠" ~高粱。

 ⒎

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~主和法制建设。

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~主气氛。~主作风。办事~主。

 民mián 1.通"绵"。参见"民民"。 2.通"眠"。
"脂"字解释:脂 

 (形声。从肉,旨声。本义动植物所含的油脂)

 同本义 

 脂,戴角者脂,无角者膏。--《说文》

 有羽者脂。--《易·本命》

 脂,肪也。--《广苍》

 脂膏以膏之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。疏凝者为脂,释者为膏。

 肤如凝脂。--《诗·卫风·硕人》

 宗庙之事,脂者膏者以为牲。--《周礼·考工记·梓人》

 又如脂灰(油脂和石灰,犹今油灰之类);脂水(旧指妇人盥洗后的剩水;或指石油;脓水);脂炬(即脂烛);脂韦(油脂和软皮)

 润滑脂 

 胭脂 

 邀人傅脂粉,

 脂zhī

 ⒈动植物中所含的油质~肪。油~。

 ⒉胭脂涂~抹粉。
"民"字解释:民 

 (指事。从古文之象。古文从母,取蕃育意。古代指黎民百姓,平民。与君、官对称)

 同本义 

 民,众萌也。从古文之象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古文从母。取蕃育也,上下众多意,指事。

 民,氓也。--《广雅》。按,土著者曰民,外来者曰氓。

 古者有四民,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--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

 夫民神之主也。--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

 无子曰兆民。诸侯曰万民。--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

 黎民阻饥。--《书·舜典》

 民不适有居。--《书·盘庚上》

 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--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

 民可使由之,

 民mín

 ⒈〈古〉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。现指人民,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~。军~鱼水情。

 ⒉指人或人群~众。居~。~族。

 ⒊劳动大众的~歌。~间故事。

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~。渔~。盐~。

 ⒌非军事的~用。~航。

 ⒍通"苠" ~高粱。

 ⒎

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~主和法制建设。

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~主气氛。~主作风。办事~主。

 民mián 1.通"绵"。参见"民民"。 2.通"眠"。
"膏"字解释:膏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肉,高声。从肉,表示与肉体有关。本义溶化的油脂,无角动物的油脂)

 同本义 

 膏,肥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膏者,脂也。凝者曰脂,释者曰膏。

 无角者膏。--《大戴礼记·易本命》

 膏者,神之液也。--《春秋·玄命苞》

 内热溲膏。--《庄子·则阳》

 膏之下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。注心下为膏。”

 雉膏不食。--《易·鼎》

 自伯之东,首如飞蓬。岂无膏沐,谁适为容?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实以薪草,膏油灌其中。--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

 根之茂者其实遂,膏之沃者其光晔。--韩愈《答李翊书》

 又

 膏gào㈠

 ⒈用油脂涂抹车轴或机械~车轴。~发动机。

 ⒉毛笔上蘸墨汁在砚台边上掭~笔尖。~墨汁。

 膏gāo

 ⒈油脂~脂。春雨如~。焚~继晷(晷日光。形容夜以继日)。

 ⒉肥肉~粱(肥肉细粮)。

 ⒊肥沃的~田满野。

 ⒋粘稠的糊状物贴~药。用牙~。雪梨~。

 ⒌

 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