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请君入瓮

瓮一种陶制的盛器。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。

请君入瓮

读音(发音): qǐng jūng rù wè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瓮一种陶制的盛器。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则天皇后天授二年》兴曰‘此甚易尔!取大瓮,令囚入中,何事不承!’俊臣乃索大瓮,火围如兴法,因起谓兴曰‘有内状推兄,请兄入此瓮。’兴惶恐叩头伏罪。”

示例: 掬西江之水,为尔洗肠,即烧东壁之床,~。★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席方平》

第一个字为"请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瓮"的成语

成语"请君入瓮"逐字解释

"请"字解释:请 

 通情”。情况,实情 

 上下请通。--《墨子·尚同中》

 四璧而知请。--《管子·白心》

 请 

 (形声。从言,青声。本义拜访)

 同本义 

 请,谒也。--《说文》

 使人为秋请。--《史记·吴王濞传》。集解引律云秋曰请。”

 不得入朝请『律盖改周礼之觐为请也。--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传》

 公子往,数请之,朱亥故不复谢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公卿相造请禹。--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

 又如请谒(拜见)

 请求;要求 

 请,求也。--《广雅

 请qǐng

 ⒈求,请求~示。~假。~命。~战。

 ⒉敬词。用于动词前~进。~坐。~喝茶。

 ⒊邀请,邀约,延聘~客。~医师。~专家指导。聘~教师。

 ⒋

 请qìng 1.朝会名。

 请qíng 1.后又作"?"。认领;接受。 2.通"情"。实情;情况。 3.通"情"。实在;的确。 4.通"情"。情感。

 请qīng 1.参见"请靓"﹑"请室"。
"君"字解释:君 

 (会意。从尹,从口。尹”,表示治事;从口”,表示发布命令∠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,治理国家。本义君主,国家的最高统治者)

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

 君,尊也。--《说文》

 赏庆刑威曰君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

 君也者,掌令者也。--《春秋繁露》

 君者,治辨之主也。--《荀子·礼论》

 君帝清问下民。--《书·吕刑》

 克长克君。--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

 二十余君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思得明君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 则忧其君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身

 君jūn

 ⒈〈古〉指帝王,诸侯~主。国~。

 ⒉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春申~。长安~。

 ⒊敬词李~。诸~。

 ⒋
"入"字解释:入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个尖头器具,尖头器具容易进入。本义进来,进去)

 同本义 

 入,内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他人入室。--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

 就不欲入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
 有蛇自泉宫出,入于国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六年》

 君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。--三国魏·邯郸淳《笑林》

 又如入门问讳(到别人家里,先需了解人家先祖名讳,以便谈话);入对(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);入览(看到);入迁(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);入学(童生考取秀才);入山;入口;入帘(

 科举时期,考官进场阅卷

 入rù

 ⒈进,收进,从外面进到里面,跟"出"相对~室。~场。~库。收~。量~为出。

 ⒉参加~学。~会。~党。

 ⒊合乎,合于~时。~情~理。

 ⒋

 ⒌

 ⒍

 ⒎
"瓮"字解释:瓮 

 (形声。从瓦,公声。本义陶制盛器,小口大腹)

 同本义 

 罋,汲缾也。--《说文》

 瓮,瓶也。--《广雅·释器》

 罋,瓶也。

 按,瓶”是汲水器,不是今天的所谓瓶

 抱畒而出灌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。释文畒,字亦作瓮。”

 又如瓮水(一瓮所装的水);瓮问(瓮下);瓮牖(以破瓮为窗,指贫寒之家);瓮头春(酒瓮的口);瓮天蠡海(自瓮窥天,以瓢测海。喻识见知浅)

 汲水罐

 井谷射鲋,瓮敝漏。--《易·井》

 盛酒浆的坛

 宋襄公葬其夫人,醯醢百瓮。--《礼记》

 大水缸

 四渎之浊,不方瓮水之清。--晋·葛洪《抱朴子》

 借

 瓮(畒)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容器,供盛水或装酒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