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瓮中之鳖

困在瓮中的甲鱼。比喻已在掌握之中,逃跑不了的东西。

瓮中之鳖

读音(发音): wèng zhōng zhī biē

详细解释(意思):困在瓮中的甲鱼。比喻已在掌握之中,逃跑不了的东西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十八杨八老和一群百姓们,都被倭奴擒了,好似瓮中之鳖,釜中之鱼,没处躲闪,只得随顺以图苟活。”

示例: 这几个小南蛮,只算得个~,不消费得僧家大刀,管教他一个个束手就缚。(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七十六回)

瓮中之鳖成语接龙

第四个字为"鳖"的成语

成语"瓮中之鳖"逐字解释

"瓮"字解释:瓮 

 (形声。从瓦,公声。本义陶制盛器,小口大腹)

 同本义 

 罋,汲缾也。--《说文》

 瓮,瓶也。--《广雅·释器》

 罋,瓶也。

 按,瓶”是汲水器,不是今天的所谓瓶

 抱畒而出灌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。释文畒,字亦作瓮。”

 又如瓮水(一瓮所装的水);瓮问(瓮下);瓮牖(以破瓮为窗,指贫寒之家);瓮头春(酒瓮的口);瓮天蠡海(自瓮窥天,以瓢测海。喻识见知浅)

 汲水罐

 井谷射鲋,瓮敝漏。--《易·井》

 盛酒浆的坛

 宋襄公葬其夫人,醯醢百瓮。--《礼记》

 大水缸

 四渎之浊,不方瓮水之清。--晋·葛洪《抱朴子》

 借

 瓮(畒)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容器,供盛水或装酒等用。
"中"字解释:中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中象旗杆,上下有旌旗和飘带,旗杆正中竖立。本义中心;当中,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)

 同本义 

 中,和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中离维纲。--《仪礼·大射仪》

 与太史数射中。--《周礼·射人》

 持弓矢审固,然后可以言中。故盛算之器即曰中。--《礼记·射义》

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,中之而为都。--《新书·属远》

 中有都柱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天门中断。--唐·李白《望天门山》

 中通外直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
 中轩敝者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又

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。

 又如人中(人

 中zhòng

 ⒈符合,适合,正着,正对上~意。圆者~规,方者~矩。正~下怀。打~目标。百发百~。

 ⒉感受,受到,遭到~暑。~风。~毒。~弹。恶语~伤。

 ⒊

 中zhōng

 ⒈里,内,一定范围内室~。水~。草~。空~。国~。学校~。宇宙~。

 ⒉跟"四方"、"上下"或"两端"距离同等的位置~点。~段。~流砥柱。

 ⒊性质、等级、高低等在两者之间的~间。~等。~学生。~流货物。

 ⒋〈表〉正在进行在讨论~。在设计~。

 ⒌适合于,有能力~看。~听。~用。

 ⒍中国的简称~文。~医~药。

 ⒎半~夜。

 ⒏〈方〉成,行,好~不~?~。

 ⒐

 ①中心地区。

 ②特指国家政权、党派、团体等的最高领导机构~央文件。

 ⒑

 ①四方的中间点或部分圆的~心。广场~心。

 ②处在主要地位的~心人物。~心工作。

 ③在某个方面占重要位置的地方政治~心。商贸~心。

 ⒒

 ⒓

 ⒔

 ⒕

 ⒖

 ⒗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鳖"字解释:鳖 

 (形声。从鱼,敝声。本义甲鱼,一种爬行动物,俗称团鱼”) 同本义 

 北各地,多栖于池沼、河沟、稻田中,肉味鲜美,一般认为是补品

 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
 鳖 biē爬行纲,鳖科。生活在水中,背甲长可达24厘米,一般为橄榄色,腹面乳白色。肉可食用,鳖甲可入药。又称甲鱼或团鱼。有的地区叫鼋。俗称王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