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堂而皇之

堂皇官署的大堂,引申为气势盛大的样子。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。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,堂堂正正,实际却不然。

堂而皇之

读音(发音): táng ér huáng zhī

详细解释(意思):堂皇官署的大堂,引申为气势盛大的样子。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。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,堂堂正正,实际却不然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 坐在一排一排的矮椅上,和跪下的样子也差不多,大家便实行马虎主义,还是~地坐着。(邹韬奋《经历·踏进了约翰》)

成语"堂而皇之"逐字解释

"堂"字解释:堂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土,尚声。尚”有高”义。本义殿堂。高于一般房屋,用于祭献神灵、祈求丰年)

 同本义

 堂,殿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古曰堂,汉以后曰殿。古上下皆称堂,汉上下皆称殿。至唐以后,人臣无有称殿者矣。”

 殿,堂之高大者也。--《说文古本考》

 立于西堂。--《书·顾命》

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。--礼记·檀弓》。注堂形四方而高。”

 王坐于堂上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燕坐于华堂之上。--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
 观其坐高堂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
 华

 堂táng

 ⒈〈古〉宫室。前为~,后为室。

 ⒉正屋,高大宽敞的房子~屋。殿~。课~。礼~。会~。纪念~。

 ⒊特指内室,因而以此尊称母亲令~(敬称别人的母亲)。

 ⒋同祖的亲属~叔。~姐。~姨。

 ⒌旧时官吏办政事的地方,又特指审案的地方公~。政事~。过~听审。

 ⒍

 ⒎

 ①盛大的样子~ ~之阵。~~正正。

 ②容貌俊伟出众的样子相貌~ ~。

 ③无顾忌的样子~ ~自来去。
"而"字解释:而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一”表示鼻端,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颊毛) 同本

 义 

 而,颊毛也。--《说文》

 而 

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 

 表示并列关系

 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表示递进关系

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表示承接关系

 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

 而 ér

 ①〈古〉你;你的余知~无罪也。(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)、必欲烹~翁。(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)

 ②表示并列、转折、顺接等国富~兵强、知一~不知二。

 而néng 1.能够。 2.能力,才能。 3.安定。
"皇"字解释:皇 

 (象形。金文,象灯火辉煌形。上面的三点,象灯光参差上出之形;中间的部分象灯缸;下面的土”是灯柱。皇”即煌”的古字。本义灯火辉煌)

 同本义

 服其命服,朱芾斯皇。--《诗·小雅·采芑》

 騰皇者,煌煌也。--《书·帝命》

 大 

 皇,大也。从自。自始也。始王者,三皇大君也。--《说文》

 建用皇极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上帝是皇。--《诗·周颂·执竞》

 又如皇祜(大福);皇业(大业;帝王的事业);皇道(大道);皇竹(大竹名)

 美好 

 皇,美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一》

 继序其皇之。--《诗·周颂·烈文》。

 皇huáng

 ⒈传说中远古的帝王三~五帝。

 ⒉君主~帝。

 ⒊大,盛大富丽堂~。~ ~巨著。

 ⒋〈古〉通"遑"、"惶"。

 ⒌

 ⒍

 皇wǎng 1.向往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