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祸乱滔天

形容灾祸、战乱极其严重,天下动荡不安。

祸乱滔天

读音(发音): huò luàn tāo tiān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灾祸、战乱极其严重,天下动荡不安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第三个字为"滔"的成语

成语"祸乱滔天"逐字解释

"祸"字解释:祸 

 (形声。从示,楇声。本义灾祸,祸患)

 同本义 

 禍,害也。神不福也。--《说文》

 禍灾杀礼。--《周礼·掌客》

 禍兮福所倚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逆其类者谓之禍。--《荀子·天论》

 来不由我,古谓之祸。--《论衡·累害》

 鱼无失水之祸。--《韩非子·大体》

 不顾国政,则亡国之祸也。--《韩非子·十过》

 近者祸及身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不能为祸。--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
 祸且及汝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祸至无日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文人画士之祸。--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
 祸及枯骨。

 祸(禍)huò

 ⒈灾害,苦难,跟"福"相对闯~了。出了车~。遭~殃。~兮福所倚,福兮~所伏。

 ⒉损害,桅~害。~人之心。~国殃民。
"乱"字解释:乱 

 (会意。金文字形,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。是乱”的本字。本义理丝)

 同本义 

 人以一手持丝,又一手持互以收之,丝易乱,以互收之,则有条不紊,故字训治训理也。--杨树达《积微居小学述林》

 治理 

 予有乱臣十人。--《论语》

 又如乱政(治理政务;干扰、败坏政治)

 扰乱;打乱;使乱 

 行拂乱其所为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 沽名乱政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
 与江水乱。--宋·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
 又如乱行(打乱了的行列);乱目(扰乱视觉);乱神(扰乱心神)

 淫乱,

 乱(亂)luàn

 ⒈无秩序,无条理纷~。杂~。~七八糟。

 ⒉骚扰,战争动~。叛~。扰~。兵~。

 ⒊混淆以假~真。

 ⒋任意,随便~说~动。

 ⒌男女关系不正常淫~。

 ⒍
"滔"字解释:滔〈形〉

 (形声。从水,舀声。本义水势盛大的样子)

 同本义 

 滔,水漫漫大貌。--《说文》

 滔,漫也。--《广雅》

 象恭滔天。--《书·尧典》

 浩浩滔天。

 汶水滔滔。--《诗·齐风·载驱》

 滔滔江汉。--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

 洪水滔天,浩浩怀山襄陵。--《书·益稷》

 又如滔涸(水漫溢与干涸);滔漭(水弥漫浩广的样子);滔滔滚滚,滔漫(大水漫溢)

 傲慢,专横霸道 

 士不滥, 官不滔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

 又如滔德(倨慢不恭的品格)

 广大 

 滔

 滔tāo

 ⒈弥漫,充满洪水~天。~天大罪。

 ⒉

 ①水势很大波浪~ ~。

 ②连续不断~ ~不竭。
"天"字解释:天〈名〉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(大),上面指出是人头,小篆变成一横。本义人的头顶)

 同本义 

 天,颠也。…颠者,人之顶也。以为凡高之称。--《说文解字注》

 又如天灵(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);天灵盖(头顶骨)

 古代的墨刑。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

 天,刑名。剠凿其额曰天。--《集韵》

 《其人天且劓。--《易·睽卦》。虞注黥额为天。”

 天空 

 天,至高无上。--《说文》

 天,气也。--《论衡·谈天》

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,帝断其首。--《神话四则·形天》

 天似穹庐。--《乐府诗集·杂

 天tiān

 ⒈高空~空。满~星。

 ⒉高处,顶部~线。~窗。~桥。~头(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)。

 ⒊最,极~好,就这么办。

 ⒋指自然界,生成的~然。~灾。~险。~生的。人定胜~。

 ⒌气象~气。~冷。~晴。

 ⒍时间,一昼夜,一段时间一~。今~。白~。过几~。

 ⒎季节,时节秋~。冷~。三伏~。

 ⒏迷信者所谓的"神、佛、仙人或他们的住地"~神、~意、~堂等都是虚构的、没有的。归~(又指死亡)。

 ⒐

 ⒑

 ①世界上。

 ②江山。

 ⒒

 ⒓

 ⒔

 ⒕

 ⒖

 ⒗

 ①单纯直率,不虚伪,无做作。

 ②用一般的、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、复杂的事物想得~真。

 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