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举止娴雅

娴文雅。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。

举止娴雅

读音(发音): jǔ zhǐ xián yǎ

详细解释(意思):娴文雅。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第三个字为"娴"的成语

成语"举止娴雅"逐字解释

"举"字解释:举 

 (形声。小篆字形,从手,舉声。本义双手托物)

 同本义 

 举,对举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举,擎也。--《广韵》

 其坚不能自举也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
 举所佩玉玦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又如举桉(桉同案”。借指夫妻相敬);举案(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)

 拿起;提起 

 举全吴之地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举以予人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
 又如举白(举杯喝尽。干杯);举踵(举起脚跟。比喻切望);举纲持领(提起网的总绳,网眼就张开了;提起皮衣领子一抖,衣上的毛就都顺了。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)

 飞,飞起;飘动 

 举(舉、攈)jǔ

 ⒈抬起,向上托~头。~手。~枪。~案齐眉。〈引〉

 ①行动,动作~动。创~。一~成名。

 ②发起,兴办~义。~办工厂。

 ⒉提出~例。列~。

 ⒊推选,推荐推~。选~。

 ⒋全~国欢腾。~世无双。

 ⒌揭发检~。

 ⒍

 ①点火。

 ②生火做饭。

 ⒎

 ⒏
"止"字解释:止 

 (趾”的本字。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上象脚趾头,下象脚面和脚掌。本义脚) 同本义 

 止,下基也。象草木出有址,故以止为足。--《说文》

 北止。--《仪礼·士昏礼》。注足也。”

 屦校灭止。--《易·噬嗑》

 举止高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》

 四之日举止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

 当劓者,笞三百,当斩左止者,笞五百。--《汉书·刑法志》

 止 

 停住,中断进程 

 止,停也,息也。--《广韵》

 亦可以止矣。--《吕氏春秋·下贤》。注止,休也。”

 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也。--《韩诗外传》

 羽飞

 止zhǐ

 ⒈停住~步。停~。学无~境。令行禁~。〈引〉居住,栖息投~。鸟~于桑。

 ⒉禁,阻住禁~。阻~。制~。~血。~痛药。

 ⒊到期停住截~。迄今为~。

 ⒋只,仅不~一宿。~谈风月。

 ⒌〈古〉称脚斩左~◇写作"趾"。

 ⒍文言语气词高山仰~。
"娴"字解释:娴 

 (形声。从女,闲声。本义文雅;柔美文静,庄重不轻浮) 同本义 

 嫺,雅也。--《说文》

 嫺雅,犹沈静也。--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注

 若夫青琴、宓妃之徒,绝殊离俗,妖冶娴都。--张衡《上林赋》

 或骨体娴丽。--《论衡·定贤》

 夫何美女之娴妖,红颜晔而流光。--曹植《静思赋》

 又如娴婉(文雅美丽);娴丽(优雅美丽)

 娴 

 熟悉(掌握得熟練自如)

 今邊兵惟習駌耳,未娴山战、林战、谷战之道也。--《明史 戚繼光传》

 這花生,已弃詩书而娴韜略。--《畫图緣》

 娴于辭令。--《史

 娴(嫺)xián

 ⒈文雅,雅静~雅。~丽。

 ⒉熟练~熟。~于辞令。
"雅"字解释:雅 

 (形声。从隹,牙声。从隹,与鸟有关。本义鸟名,乌鸦的一种。《说文》楚乌也。”)

 正确;合乎规范 

 雅者,正也。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。--《毛诗序》

 文章尔雅。--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。索隐皆训正也。

 雅之为言正也。--《风俗通·声音》

 雅者,古正也。--《白虎通·礼乐》。按说文疋下古文,以为诗大雅字。疋字隶体似正,故傅会训正,其实古文借疋为諝,后又借雅为諝也。风,讽也。雅,諝也,颂,诵也。此四

 始之本字。

 辞令就得谓之雅。

 君子安雅。--《荀子·荣辱》。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。”

 察

 雅yǎ

 ⒈正确的,规范的察纳~言。~乐(原本是西周时的宫廷音乐,后来泛指官方音乐)。~声(指诗歌)。

 ⒉高尚,美好大方~性。~观。~正。~兴。文~。

 ⒊敬词~鉴。~意。~教。

 ⒋交情一面之~。

 ⒌平素,向来~素。

 ⒍甚,很~善鼓瑟。~非所欲。

 雅yā 1."鸦"的古字。 2.用同"丫"。参见"雅鬟"。

 雅yá 1.君雅,即君牙,周穆王司徒。 2.小伢,小孩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