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王佐之才

佐辅佐。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。

王佐之才

读音(发音): wáng zuǒ zhī cái

详细解释(意思):佐辅佐。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汉书·董仲舒传赞》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,虽伊、吕亡以回。”

示例: 当朝一见,许其~,行路相逢,知其美人之赠。★唐·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

第二个字为"佐"的成语

成语"王佐之才"逐字解释

"王"字解释:王 

 (会意。本作士”,是能独立任事的人,后加一横,表示在士”之上,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,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◇帝”、王”同步降职,帝成了人间的皇帝,而王

 ”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。本义天子、君主)

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

 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--《诗·小雅·北土》

 厉王虐,国人谤王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王,天下所归往也。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,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。三者,天、地、人也;而参通之者,王也。”--《说文》

 王,天子也。--《释名》

 王,有天下曰王。帝与王一也。周衰,列国皆僭号自

 王wáng

 ⒈国君国~。帝~。 

 ⒉〈古〉秦代以后的一种最高封爵封~。~府。

 ⒊大~父~母(祖父祖母)。

 ⒋一类中的首领或最特出者蜂~★~、子~。百花之~。

 王wàng〈古〉统治,做君主,统一天下~此大邦。自立为~。以德行仁者~。
"佐"字解释:佐 

 (本作左。形声。从人,左声。本义辅助,帮助)

 同本义(古人以右”为尊,左”为卑。佐”常用于下对上、弱对强的帮助。上对下,强对弱时用佑”) 

 佐,助也。--《广雅》

 故周公旦佐相天子。--《墨子·贵义》

 陈胜佐之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太宰之职,常建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国。--《周礼·天官》

 四岳佐之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
 予佐尔贾。--明·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
 佐以科学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
 佐读勤苦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
 又如佐理(助理,帮助处理);佐事(辅助事奉);佐戎(参与军事);

 佐zuǒ辅助,帮助,也指辅助别人的人~治。辅~。僚~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才"字解释: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一横表示土地,下面象草木的茎(嫩芽)刚刚出土,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。本义草木初生)

 同本义 

 才,草木之初也。--《说文》

 有才能;有本领 

 试使斗而才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又如才郎(有才学的郎君);才哲(才智卓越的人);才雄(杰出的人才);才英(指才华杰出的文人);才杰(杰出的人才)

 才 

 才力;才能 

 任人之才。--《淮南子·主术》

 虽才高于世,而无骄尚之情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又如才伐(才力门望);

 才 cái

 ①才能怀~不遇。

 ②有才能的人奇~。

 ③表示以前不久他昨天~走。

 ④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(前面常用'只有、必须'或含有此类意思)只有你作这事,我~放心。

 ⑤表示本来并不如此的新情况直到天亮,我~知道迷路了。

 ⑥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你怎么~来

 ⑦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,次数少,能力差等他刚来北京的时候~三岁。

 ⑧表示强调所说的事(句尾常用'呢'字)他唱得~好呢!

 ⑨姓。

 【才华】表现出来的才能(多指文艺方面)~出众。

 【才略】政治或军事上的才干和智谋~过人。

 【才气过人】才华超过一般人。

 【才识】才能和见识。

 【才疏学浅】见识少,学问不深(多用做自谦语)。

 【才思】指文艺创作的能力~敏捷。

 【才智】才能和智慧。

 【才子】具有很高才干的人。

 才zāi 1.语气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