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舍己就人

舍弃;就顺。放弃自己的意见,服从众人的主张。

舍己就人

读音(发音): shě jǐ jiù rén

详细解释(意思):舍弃;就顺。放弃自己的意见,服从众人的主张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尚书·大禹谟》稽于众,舍己从人。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大舜有大焉,善与人同,舍己从人,乐取于人以为善。”

示例:

成语"舍己就人"逐字解释

"舍"字解释:舍 

 放在一边;丢开 

 捨,释也。从手,舍声。--《说文》

 捨,置也。--《广雅》

 舍车而徒。--《易·贲》

 又如舍手(放开手;放下手);舍置(丢开);舍脸(沉下脸)

 放弃;舍弃 

 万物捨此而求生。--《老子》注经传多以舍为之

 不如舍。--《易·屯》

 舍命不渝。--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

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--《论语·子罕》

 求则得之,舍者失之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
 管仲之取舍,非周公旦未可知也。--《韩非子·难二》

 而操舍鞍马,仗舟楫,与吴越争衡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舍鱼而取

 舍(捨)shě

 ⒈放弃,不要~弃。~己救人。~生忘死。四~五入。

 ⒉迷信的人为免除灾祸把财物送给人施~。

 舍shè

 ⒈住宿的房屋宿~。客~。泛指房屋房~。校~。

 ⒉谦词。谦称自己的亲属或比自己年纪小、辈分低的亲属~亲。~妹。~侄。

 ⒊〈古〉称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~(〈喻〉对人让步或回避)。
"己"字解释:己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绳曲之形。己”是古纪”字,假借作自己”用。①本义丝的头绪,用以缠束丝。②自己) 自己,本人 

 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--《孙子兵法》

 而己亦人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 自拟己头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
 且噬己也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
 不以己悲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在己为有悔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 又如舍己为公;异己;克己;知己;己身(自己);己私(自己的欲望);己里钱(血汗钱,私房钱)

 己 

 天干的第六位 

 己与三相近

 己jǐ

 ⒈自身自~。舍~救人。先人后~。知彼知~,百战不殆(殆危险,失败)。

 ⒉天干第六位,也用作次序第六。

 己qǐ 1.姓『有己茂。见《通志·氏族三》。
"就"字解释:就 

 (会意。京尤会意。京”意为高,尤”意为特别。本义到高处去住)

 同本义 

 就,就高也。从京从尤。尤,异于凡也。--《说文》。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。”孔广居注京,高丘也。古时洪水横流,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。”

 靠近;走近;趋向 

 就,即也。--《广韵》

 主人就东阶,客就西阶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不就利,不违害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不知就先,不知就后。--《庄子·大宗师》

 禹趋就下风,立而问焉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

 夫子休就舍。--《庄子·说剑》

 金就砺

 就jiù

 ⒈完成,达到已~。功成业~。

 ⒉进入,开始,从事~位。~席。~业。~学。

 ⒊接近,靠近~着灯光写字。

 ⒋趋向,趁着避祸~福。~便看看。~空走走。

 ⒌立刻,紧接着马上~到。她~要去北京。

 ⒍便天刚亮雨~停了。

 ⒎随,因,顺着~地取材。~事论事。~近乘车。

 ⒏只,单,偏偏她~爱绘画。~不信邪,~不怕吓。

 ⒐即使,即便~是。你~不说,我也知道。你~是白送给,我也不敢要。

 ⒑〈表〉肯定语气的词这~对了。你不去~叫他去。

 ⒒随同着吃下去炒肉片~饭。

 ⒓

 ⒔

 ⒕
"人"字解释:人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侧面站立的人形。人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)

 同本义 

 人,天地之性最贵者也。此籀文象臂胫之形。--《说文》

 故人者,天地之德,阴阳之交,鬼神之会,五行之秀气也。故人者,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,食味,别声,被色,而生者也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
 有七尺之骸、手足之异,戴发含齿,倚而食者,谓之人。--《列子·黄帝》

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。--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
 又如人王(人中之王);人满(人多);人寰(人世);人欲(人的嗜欲);人

 人rén

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~类。

 ⒉指每一个人~手一册。~自为战。

 ⒊指别人,他人助~为乐。专门利~。

 ⒋指人的品质、表现那个~挺好。

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~。

 ⒍指人的身体~不舒服。

 ⒎

 ⒏

 ⒐

 ⒑

 ⒒

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、培养、管理、调配、奖惩等工作~事工作。

 ②人的离合、境遇、存亡等~事变化。

 ③人情事理不懂~事。

 ④人的意识不省~事。

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~事。

 ⒓

 ⒔

 ⒕

 ①人的道德品质~格高尚。

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~格。

 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