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东征西怨

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,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◇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,深受百姓拥戴。

东征西怨

读音(发音): dōng zhēng xī yuà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,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◇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,深受百姓拥戴。

出处(典故): 语出《书·仲虺之诰》惟王不迩声色,不殖货利,德懋懋官,功懋懋赏……东征西夷怨,南征北狄怨。”

示例: 古先哲王,~。顾予不德,重以劳人。★唐·陆贽《重优复兴元府及洋凤州百姓等诏》

成语"东征西怨"逐字解释

"东"字解释:东 

 (会意。从木,官溥说,从日在木中。本义东方,日出的方向)

 同本义 

 东,动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东方者,动方也,万物始动生也。--《白虎通·五行》

 东方木也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。按日所出也。从日在木中,会意。”

 东君,日也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
 东邻。--《易·既济》。虞注震为东。”

 东方者,阳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
 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--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
 又如关东;旭日东升;东夏(指中国东部);东朝(东宫);东极(东方边远之处);东君(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);东坦(女婿);东裔(东
"征"字解释:征 

 (形声。从彳,正声。从彳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甲骨文从彳,从足。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,远行)

 同本义 

 徴,正行也。从辵,正声。或从彳。--《说文》

 征,行也。--《尔雅》

 壮于趾征凶。--《易·大壮》

 而月斯征。--《诗·小雅·小宛》

 先王卜征五年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三年》。注谓巡狩征行。”

 肃肃宵征,夙夜在公。--《诗·召南·小星》

 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--古乐府《木兰词》

 孤蓬万里征。--唐·李白《送友人》

 又如征鼙(征战的军鼓);征衣(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);征客(游子。同征人);征鸟

 征zhēng

 ⒈远行~途。~帆(远航)。

 ⒉讨伐,用武力制服~讨。~服。南~北战。

 ⒊争夺,夺取力~。

 ⒋召集,收用~召。~集。~收。~用。~税。~调。~兵。

 ⒌找请,寻求~聘。~求。~文。~询意见。

 ⒍证明,证验有~。实物可~。

 ⒎现象,迹象~象。~兆。特~。

 征chéng 1.通"惩"。警戒;惩罚。 2.古地名。在今陕西省澄城县。

 征zhǐ 1.古五音之一。
"西"字解释:西 

 (象形。据小篆字形,上面是鸟的省写,下象鸟巢形。西”是栖”的本字。本义鸟入巢息止)

 同本义 

 西,鸟在巢上,象形。--《说文》

 棹歌惊起乱西禽,女伴各归南浦。--《敦煌曲子词集》

 又如西迟(游息,流连。同栖迟)

 往西走;向西去 

 西通巴蜀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 何时复西归。--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

 从小丘西行……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
 西出阳关无故人。--唐·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
 又如西上(向西去);西驾(皇帝的车驾西行);西夕(太阳西下而天黑)

 西 

 方位

 西xī

 ⒈方向,日落的一方,跟"东"相对~方。~部。由东到~。

 ⒉泛指欧、美~洋。~餐。~装。
"怨"字解释:怨 

 (形声。从心,夗声。本义怨恨;仇恨)

 同本义 

 怨,恚也。--《说文》

 曰怨乎。--《论语》。皇疏恨也。”

 施行得理,谓之德。反德为怨。--《贾子道术》

 不怨人取之。--《淮南子·说山》

 天子甚怨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 人怨恶其君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
 怨颇兴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
 怨愤所积。--孙文《序》

 又如怨怅(怨畅。怨恨);怨谤(怨恨诽谤);怨恶(怨恨憎恶);怨艾(悔恨自己的错误);怨詈(怨恨并咒骂);恩怨(恩惠和仇恨);宿怨(旧有的怨恨);怨痛(怨恨哀痛)

 责怪;

 怨yuàn

 ⒈不满,责备~言。莫~他。劳而不~。~天者无识。

 ⒉仇恨~恨。恩~分明。

 ⒊

 怨yùn 1.蕴藏,蓄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