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贪而无信

贪婪而又不守信用。

贪而无信

读音(发音): tān ér wú xìn

详细解释(意思):贪婪而又不守信用。

出处(典故): 汉·应劭《鲜卑胡市议》以为鲜卑隔在漠北,犬羊为群,无君长帅庐落之居,又其天性,贪而无信。”

示例:

成语"贪而无信"逐字解释

"贪"字解释:贪 

 (形声。从贝,今声。从贝”,与财物有关。本义贪财)

 同本义 

 贪,欲物也。--《说文》

 晋、魏河内之比,谓惏曰残。楚谓之贪。--《方言一》

 贪于饮食,惰于作务。--《墨子·非儒下》

 贪货弃命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

 爱财曰贪,爱食曰婪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注

 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。--《韩非子·十过》

 又如贪赃(官吏接受贿赂);贪便宜;贪得无厌;贪冒(贪图财利);贪鄙(贪婪卑鄙);贪汙(贪求私利,取非分的财物);贪墨(贪财受贿);贪夫徇财(贪婪的人为财而死)

 贪婪。多欲而不知满足 

 贪tān图财。原指贪财,后多指贪污。不知足的求取严惩~官。~赃枉法。~耍。~婪。~便宜。~心不足。
"而"字解释:而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一”表示鼻端,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颊毛) 同本

 义 

 而,颊毛也。--《说文》

 而 

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 

 表示并列关系

 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表示递进关系

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表示承接关系

 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

 而 ér

 ①〈古〉你;你的余知~无罪也。(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)、必欲烹~翁。(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)

 ②表示并列、转折、顺接等国富~兵强、知一~不知二。

 而néng 1.能够。 2.能力,才能。 3.安定。
"无"字解释:无 

 (会意。据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。卜辞、金文中无、舞”同字。本义乐舞)

 同本义 

 哲学范畴,指无形、无名、虚无等,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

 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--《老子》

 无 

 没有,跟有”相对 

 无,不有也。--《玉篇》

 无若丹朱傲。--《书·益稷》

 无偏无党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无内人之疏,而外人之亲。--《荀子·法行》

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--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无不伸颈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无不变色。

 无不毕肖。

 无(無)wú

 ⒈没有,跟"有"相对~粮~钱。~穷~尽。

 ⒉不~仿说出。

 ⒊不分,不论,不外~分。~论,地~四方。民~异国。事~大小。~非如此。

 ⒋通"毋"。不,不要~往。

 ⒌

 无mó 1.见"南无"。
"信"字解释:信 

 (会意。从人,从言。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。本义真心诚意)

 同本义 

 信,诚也。--《说文》

 有诸已之谓信。--《孟子》

 信,言合于意也。--《墨子经》

 信者,诚也。专一不移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
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
 期果言当谓之信。--《贾子道术》

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。--《礼记·经解》

 信誓旦旦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

 反贼无信!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!--《三国演义》

 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
 信而见疑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则是

 信xìn

 ⒈诚实,不欺骗~守。诚~。讲~用。言而有~。

 ⒉确实,可靠,不怀疑~赖。可~。相~。~而有征。~誉第一。

 ⒊敬慕,崇奉~仰。~奉。~徒。

 ⒋消息,记号~息。报~。喜~儿。放~号枪。

 ⒌凭据~物。印~。

 ⒍函件书~。送~。介绍~。

 ⒎随便~手拈来。闲庭~步。~口雌黄。

 ⒏

 ⒐〈古〉通"伸"。伸展。

 信shēn 1.通"伸"。伸直,伸长。 2.通"伸"。伸张。 3.通"身"。见"信圭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