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敦默寡言

稳重而少言语。

敦默寡言

读音(发音): dūn mò guǎ yán

详细解释(意思):稳重而少言语。

出处(典故): 《续资治通鉴·元泰定帝泰定元年》回回、博果密之子,库库之兄也,敦默寡言,嗜学能文。”

示例:

第一个字为"敦"的成语

成语"敦默寡言"逐字解释

"敦"字解释:敦 

 (形声。从攴”,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。本义投掷)

 厚道。诚朴宽厚;厚重;笃实 

 说礼乐而敦诗书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

 乞言,从求善言,可以为政者,敦使受之。--《诗·行苇·序》郑笺

 尽力莫如敦笃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
 敦祗恭厚。--《韩非子·难言》

 乐者敦和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乃夫敦乐而无忧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敦外亲。--《汉书·鲍宣传》

 又如敦雅(敦厚文雅);敦固(敦厚巩固);敦笃(敦厚笃实);敦勉(敦厚勤勉);敦至(笃实周全);敦善(敦良,敦厚善良)

 厚实 

 使虞敦匠。╠

 敦 dūn

 ①诚恳~请。

 ②姓。

 【敦促】诚恳地催促。

 【敦厚】忠厚。

 【敦煌石窟】中国著名石窟。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。前秦建元二年(366),僧乐尊开始凿窟造象。历经隋、唐以至元代,均有所修建。现尚存有壁画和雕塑作品的共486窟,

 计有壁画12万平方米,造像2415尊。壁画包括本生、佛传、经变、供养人和建筑彩画图案等;造像都是泥塑,有佛、菩萨、弟子、天王、力士等。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从4世纪

 到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。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)发现藏经洞后,窟内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遭到斯坦因、伯贤、华尔纳等外国掠夺者的大量盗窃和

 破坏。建国后设立敦煌文物研究所,进行修复、保管和研究工作。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'世界遗产'名录。又名千佛洞、莫高窟。

 【敦刻尔克撤退】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,英法盟军从法国向英国的一次大撤退。1940年5月,德军侵入比利时,击败英法盟军。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约40万人,约有34万人

 经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海港通过英吉利海峡撤至英国,避免了主要军事力量全军覆没的危险。

 【敦请】诚心地邀请。

 【敦实】(人或物)粗短而结实。

 敦duī 1.治理,管理。 2.投掷;捶击。 3.独处貌。 4.比试。

 敦duì 1.古代食器。用以盛黍﹑稷﹑稻﹑粱等。形状较多。一般为三短足,圆腹,二环耳,有盖。圈足的敦,盖上多有提柄。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。 2.指形制较大的酒器。

 3.通"憝"。怨恨,怨怒。

 敦dùn 1.竖。 2.同"墩"。土堆。 3.指形状似土堆的东西。

 敦tún 1.布陈,屯聚。 2.古时军伍编制单位。参见"敦长"。

 敦tuán 1.聚拢貌。 2.谓聚拢。 3.通"团"。圆形。参见"敦瓜"。

 敦diāo 1.雕画,文饰。参见"敦弓"﹑"敦琢"。
"默"字解释:默 

 (形声。从犬,黑声。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)

 闭口不说话 

 恭默思道。--《书·说命》

 默而识之。--《论语》

 或默或语。--《易·系辞》

 三年默以思道。--《国语·楚语》

 我不欲战而能默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

 默坐低双眉。--白居易《移家入新宅》

 又如默然不语(静默而不作声);默默无言(沉默不语)

 幽静 

 默顺风以偃仰兮。--《楚辞·惜贤》。注寂也。”

 通墨”。不廉洁,贪污 

 贪以败官为默,杀人不忌为贼。--《孔子家语·正论》

 默 

 默写 

 默、嘿mò不说话,不出声~想。~写。~ ~无闻。~认(心里承认)。 "嘿"另见hēi。
"寡"字解释:寡〈形〉

 少;缺少 

 寡,少也。--《说文》

 曹操比于袁绍,则名微而众寡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 不患寡而患不均。--《论语·季氏》

 又如寡尤(少犯错误);寡功(功效少);寡见(见识少);寡交(与人交往少)

 孤独;孤单 

 寡,独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三》

 生成及彊而寡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南面称寡。--《吕氏春秋·士容》

 自谓孤寡。--《老子》

 又如寡老(孤独的老人);寡孤(孤独,孤寂);寡女(独居无偶的妇女);寡立(犹独立;孤单);寡草(孤生的草)

 弱小 

 寡guǎ

 ⒈少~不敌众。~见少闻。优柔~断。

 ⒉死了丈夫~妇。新~。

 ⒊〈古〉君主的自称~人。
"言"字解释:言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
 同本义 

 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
 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
 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
 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
 言yán

 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
 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
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
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
 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
 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