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枝叶扶疏

①形容枝叶繁茂四布,高下疏密有致。②比喻分析事理详明缜密。③比喻兴旺发展。

枝叶扶疏

读音(发音): zhī yè fú shū

详细解释(意思):①形容枝叶繁茂四布,高下疏密有致。②比喻分析事理详明缜密。③比喻兴旺发展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后汉书·延笃传》草木之生,始于萌芽,终于弥蔓,枝叶扶疏,荣华纷缛,末虽繁蔚,致诸根也。”

示例: 顾默然而作《太玄》五千言,~,独说十余万言。★汉扬雄《解嘲》

成语"枝叶扶疏"逐字解释

"枝"字解释:枝 

 (形声。从木,支声。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)

 同本义 

 枝,木别生条也。--《说文》

 草莇之枝。--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

 千朵万朵压枝低。--唐·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》

 不蔓不枝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
 明月别枝惊鹊。--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

 正用一枝鸣。--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》

 又如枝任(树叶多的树枝);枝末(树枝的梢头);枝主(枝条和主干);枝杪(树木枝条的梢头);枝柯(枝条);枝干(树枝和树干)

 古代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 

 《诗》云本枝百世。”--《左传·庄公六年》

 又如枝庶(

 枝zhī

 ⒈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~条。树~子。柳~儿。

 ⒉量词(多用于枝状或杆形的)三~梅花。两~铅笔。

 ⒊

 ①〈喻〉细小的,次要的不谈~节小事。

 ②〈喻〉在处理一个问题中又发生的其它问题横生~节。

 ⒋

 枝qí 1.歧,旁出。
"叶"字解释:叶 

 (形声。从苃,枽声。植物的叶子。叶”,同协”,会意字,从十从口。本是两个字。本义草木之叶)

 同本义 

 叶,草木之叶也。--《说》

 其叶为胡蝶。--《列子·天瑞》。注散也。”

 枝叶未有害。--《诗·大雅·荡》

 又如叶尖(植物学名词。叶片的尖端部位);叶序(植物学名词,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);叶芽(植物学名词。与花芽相对。发育后成为茎、枝及叶的芽);叶基(植物学名词

 。叶片的下端靠近叶柄的部分)

 比喻轻小、轻飘像叶子的东西 

 万里风波一叶舟。--李商隐《无题》

 又如百叶窗;一叶扁舟

 叶xié

 ⒈和恰,合,共同~和。~韵。~句。~谋。

 叶(葉)yè

 ⒈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,长在茎上,多为片状、绿色茶~。树~子。菜~儿。

 ⒉像叶的~轮。铁~。百~窗。

 ⒊ 时期清朝初~。二十世纪末~。

 ⒋ 同 "页"。

 ⒌

 ⒍

 叶shè 1.古邑名。在今河南省叶县南。春秋时属楚领地『置县。 2.姓。春秋楚有叶公诸梁。见《左传.定公五年》。
"扶"字解释:扶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手,夫声。从手”,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。本义搀扶)

 同本义 

 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?--《论语·季氏》

 车至门扶。--《战国策·卫策》。注扶,谓下车。”

 遂扶以下。--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

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 又如扶绰(搀扶,扶托);扶策(扶助,搀扶);扶掖(搀扶;扶助);扶挈(以手搀扶);扶将(搀扶)

 扶持;护持 

 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又如扶树(扶持培植);扶舁(扶持;搀扶);扶舁(护持扛抬);扶倾(扶

 扶 fú

 ⒈搀,用手支住、按着或把持着使不倒~老携幼。~墙。~拦杆。

 ⒉帮助,援助,培植~弱抑强。救死~伤。~植新生事物。

 ⒊

 【扶手】手可以握着当倚靠的东西,如拐杖、楼梯旁的栏杆、公共汽车上的把手等。

 扶fū 1.古代长度计算单位。并四指的宽度为一扶。

 扶pú 1.见"扶服"。
"疏"字解释:疏 

 (会意。疋”有通的意思。本义疏导,开通)

 同本义 

 疏,通也。--《说文》。疋者,破包足动也。孕则塞,生则通。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,俗字作痚,故汉疏广之后,隐其半为束氏。

 疏为川谷,以导其气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通也。”

 禹疏九河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
 疏为川渎、沟洫、陂池。--《柳宗元《天说》

 水之利害,自古而然。禹疏沟洫,随山浚川。--《史记·河渠书赞》

 又如疏决(疏浚;开通);疏漏(漏水);疏源(疏通水源);疏瀹(疏浚,疏通);疏辟(疏通开浚);疏涤(疏浚清理;疏通清除);疏治(疏通治理);疏凿(打通阻塞

 疏shū

 ⒈去掉阻塞,使畅通~通。~导。~河道。

 ⒉分,分散~队。~散。

 ⒊稀,不密稀~。~星。~落。

 ⒋不亲密~远。

 ⒌粗~食。

 ⒍粗心,不周密~忽。~漏。

 ⒎不熟悉生~。

 ⒏空虚,不实空~。才~学浅。

 ⒐注释古文并对前人的注释加以引申或说明~证。注~。

 ⒑分条陈述。旧时又指给皇帝的奏议奏~。

 疏shù 1.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。 2.奏章。 3.指上奏章。 4.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。 5.引申为阐释。 6.指书信。 7.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。 8.旧时募

 化用的簿册。 9.指捐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