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学浅才疏

才能不高,学识不深(多用作自谦的话)。

学浅才疏

读音(发音): xué qiǎn cái shū

详细解释(意思):才能不高,学识不深(多用作自谦的话)。

出处(典故):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神思》若学浅而空迟,才疏而徒速,以斯成器,未之前闻。”明·高明《琵琶记·南浦嘱别》你读书思量做状元,我只怕你学疏才浅。”

示例: 本人~,只能尽力而为之。

第二个字为"浅"的成语

成语"学浅才疏"逐字解释

"学"字解释:学 

 (形声。本作壆”,象双手构木为屋形◇作声符,加子”为义符。子,孩子。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。本义学习)

 同本义 

 学,识也。--《广雅》

 好学近乎知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
 念终始典于学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
 学,效也。近而愈明者学也。--《尚书大传》

 学者,学其所不能学也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

 远寻师学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学而时习之。--《论语》

 学即继以问也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
 又如学书(认真读书);学学乖(经世面,学聪明);学理论;学技术;好学;苦学;教学相长;学文(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

 学(寃、斈)xué

 ⒈指学习~工。~农。~医。~哲学。~而不厌。~习科学知识。

 ⒉模仿边看边~。照字帖~写字。鹦鹉~舌。

 ⒊指学问。

 ①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~问。

 ②知识求~。博~多才。

 ③学和问勤~多问。

 ⒋指学识,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她的~识渊博。

 ⒌指学校,集体培养人才的地方小~。中~。大~。

 ⒍指学科,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医~。化~。生物~。经济~。

 ⒎

 ⒏

 ⒐

 ①在学校学习的人。

 ②向前辈或向能者学习的人。

 ③求学者谦称自己。

 ⒑

 ⒒

 ①〈古〉官名翰林~士。

 ②旧称学者文人~士。

 ③学位名在硕士之下。

 ⒓

 ⒔

 ⒕

 ⒖

 学xiào 1.教导。
"浅"字解释:浅 

 通践”。实行,实现 

 臣之梦浅矣。--《韩非子·难四》

 浅 

 (形声。从水,戔声。本义水不深)

 同本义。与深”相对 

 浅,不深也。--《说文》

 石濑兮浅浅。--《楚辞·湘君》

 审知卑城浅城而错守焉。--《墨子·备城门》

 水浅而舟大也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
 徐而察之,则山下皆石穴罅,不知其浅深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?--《古诗十九首》

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(跟深”相反) 

 浅草才能没马蹄。--唐·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
 麦田浅鬣寸许

 浅(淺)jiān

 ⒈

 ⒉"浅"另见qiǎn。

 浅(淺)qiǎn

 ⒈从面到底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,跟"深"相对~井∮水~。巷道~。

 ⒉不久,时间短年代~。结识的日子尚~。

 ⒊程度不深,简明易懂~见。阅历~。学识~。功夫~。交情~。深入~出。

 ⒋颜色淡~黄。~蓝。

 浅jiàn 1.灭,没。 2.通"践"。灭除;践踏。 3.通"諓"。参见"浅浅"。
"才"字解释: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一横表示土地,下面象草木的茎(嫩芽)刚刚出土,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。本义草木初生)

 同本义 

 才,草木之初也。--《说文》

 有才能;有本领 

 试使斗而才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又如才郎(有才学的郎君);才哲(才智卓越的人);才雄(杰出的人才);才英(指才华杰出的文人);才杰(杰出的人才)

 才 

 才力;才能 

 任人之才。--《淮南子·主术》

 虽才高于世,而无骄尚之情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又如才伐(才力门望);

 才 cái

 ①才能怀~不遇。

 ②有才能的人奇~。

 ③表示以前不久他昨天~走。

 ④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(前面常用'只有、必须'或含有此类意思)只有你作这事,我~放心。

 ⑤表示本来并不如此的新情况直到天亮,我~知道迷路了。

 ⑥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你怎么~来

 ⑦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,次数少,能力差等他刚来北京的时候~三岁。

 ⑧表示强调所说的事(句尾常用'呢'字)他唱得~好呢!

 ⑨姓。

 【才华】表现出来的才能(多指文艺方面)~出众。

 【才略】政治或军事上的才干和智谋~过人。

 【才气过人】才华超过一般人。

 【才识】才能和见识。

 【才疏学浅】见识少,学问不深(多用做自谦语)。

 【才思】指文艺创作的能力~敏捷。

 【才智】才能和智慧。

 【才子】具有很高才干的人。

 才zāi 1.语气词。
"疏"字解释:疏 

 (会意。疋”有通的意思。本义疏导,开通)

 同本义 

 疏,通也。--《说文》。疋者,破包足动也。孕则塞,生则通。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,俗字作痚,故汉疏广之后,隐其半为束氏。

 疏为川谷,以导其气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通也。”

 禹疏九河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
 疏为川渎、沟洫、陂池。--《柳宗元《天说》

 水之利害,自古而然。禹疏沟洫,随山浚川。--《史记·河渠书赞》

 又如疏决(疏浚;开通);疏漏(漏水);疏源(疏通水源);疏瀹(疏浚,疏通);疏辟(疏通开浚);疏涤(疏浚清理;疏通清除);疏治(疏通治理);疏凿(打通阻塞

 疏shū

 ⒈去掉阻塞,使畅通~通。~导。~河道。

 ⒉分,分散~队。~散。

 ⒊稀,不密稀~。~星。~落。

 ⒋不亲密~远。

 ⒌粗~食。

 ⒍粗心,不周密~忽。~漏。

 ⒎不熟悉生~。

 ⒏空虚,不实空~。才~学浅。

 ⒐注释古文并对前人的注释加以引申或说明~证。注~。

 ⒑分条陈述。旧时又指给皇帝的奏议奏~。

 疏shù 1.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。 2.奏章。 3.指上奏章。 4.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。 5.引申为阐释。 6.指书信。 7.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。 8.旧时募

 化用的簿册。 9.指捐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