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蹈厉之志

蹈厉踏地猛烈。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。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。

蹈厉之志

读音(发音): dǎo lì zhī zh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蹈厉踏地猛烈。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。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刘基《齐侯袭莒》发扬蹈厉之志,以成从简尚功之俗。”

示例:

成语"蹈厉之志"逐字解释

"蹈"字解释:蹈 

 (形声。从足,舀声。本义踩,踏)

 同本义(往往有冒险的意味) 

 蹈,践也。--《说文》

 蹈,履也。--《广雅》

 足之蹈之。--《孟子》

 蹈腾昆仑。--《淮南子·原道》。注蹑也。”

 至人潜行不窒,蹈火不热。--《庄子·达生》

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蹈死不顾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又如蹈火(踩火);蹈藉(践踏);蹈跃(践踏奔跳);蹈冰(踏冰)

 顿足踏地 

 发扬蹈历之己蚤。--《史记·乐书》。正义顿足蹋地也。”

 又如手舞足蹈;蹈舞(手舞足蹈,表示欢乐);蹈咏(舞蹈和

 蹈 dǎo

 ①脚踏动、跳动手舞足~。

 ②踩;投入赴汤~火。

 ③遵循;实行循规~矩。

 【蹈海】跳到海里(自杀)。

 【蹈袭】完全按照别人的路子走。
"厉"字解释:厉 

 (是砺”的本字。从厂,象山崖形,表示与山石有关。本义磨刀石)

 同本义 

 段注旱石者,刚于柔石者也。字亦作厲、作祕。”朱骏声曰精者曰厎,粗者曰厉『书地理志,述禹贡砥厉砮丹;诗公刘,取厉取锻,礼内则,刀砺;西山经,苕水其中多砥厉;

 中山经,阴山多砺石。”

 涉渭为乱,取厉取锻。--《诗·大雅》。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厉,本又作砺。”

 祸患;危险 

 降此大厉。--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

 又如厉阶(祸端)

 恶鬼 

 晋侯梦大厉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

 疠,瘟疫,传染病 

 盗贼

 厉(厲)lì

 ⒈"砺"的本字。磨刀石泰山若~。〈引〉磨,磨练~兵秣马。以~其气。

 ⒉严,严肃严~。声色俱~。

 ⒊严格,切实~行节约。

 ⒋勉励以~三军。

 ⒌很,凶猛,猛烈~害。雷~风行。

 ⒍祸患,桅降此大~

 厉lài 1.生癞疮;癞疮。 2.指生癞病的人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志"字解释:志 

 (形声。从心,士声。战国文字,从心之,之亦声。意为心愿所往。本义志气,意愿心之所向,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)

 同本义 

 志,意也。--《说文》

 志,德义之府也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
 夫志,气之帅也。--《孟子》

 在心为志。--《毛诗序》

 思虑为志。--《春秋·说题辞》

 志者,臧也。--《荀子·解蔽》

 志者,欲之使也。--《鬼谷子·阴府》

 诗言志,歌永言。--《书·舜典》

 父在观其志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

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!--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

 又曰士志

 志zhì

 ⒈心意,意向,决心诗言~。意~。立~。~在四方。有~者事竟成。

 ⒉记,记住博闻强~。永~不忘。〈引〉表示不忘乔迁~喜。沉痛~哀。

 ⒊记述,又指记事物的书或文章杂~。碑~。墓~。《三国~》。地方~。

 ⒋记号,标记标~。栽树为~。

 ⒌〈方〉称轻重,量长短用秤~一~。拿尺~一~。

 ⒍

 ⒎

 ①自愿。

 ②志向,意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