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商彝夏鼎

夏商的青铜礼器。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。

商彝夏鼎

读音(发音): shāng yí xià dǐ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夏商的青铜礼器。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沈起凤《谐铎·吕仙宝筏》君文气息逼似《两京》,次者亦韩潮苏海,若以此猎取功名,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,非弗宝贵,而无如识者希也。”

示例: 其为害也,惊心振耳,污~之光。★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七回

第一个字为"商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彝"的成语

成语"商彝夏鼎"逐字解释

"商"字解释:商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阩,章省声。本义计算,估量)

 同本义 

 商,从外知内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。物成熟可章度也。”

 商,度也。--《广雅》

 虏必商军进退,稍引去。--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

 又如商略(估计);商算(计算);商度(测量);商羊(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);商谜(猜谜);商功(古代九章算术之一,即测量体积、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)

 引申为商议,商讨;商量 

 商兑。--《易·兑》。注商量裁判之谓也。”

 操与众商议,欲立植为世子。--《三国演义·杨修之死》

 又如商通(勾通;相互商

 商shāng

 ⒈买卖,做生意,也指做生意的人~业。~人。经~。通~。富~。

 ⒉交换意见,讨论~量。~议。~讨。相~。

 ⒊除法中的得数二除十~五。六被三除~数是二。

 ⒋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,即"心"宿。

 ⒌〈古〉五音(宫~角徵羽)之一。相当于简谱中的"2"。

 ⒍朝代名。商朝,约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。第一代君主是成汤。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叶,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之后,又称殷朝(殷在今河南什阳市西北)。

 ⒎

 ⒏

 ⒐
"彝"字解释:彝 

 (形声。从糸,彑声。为双手捧丝、米奉献神灵。据甲骨文,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。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)

 同本义 

 官司彝器。--《左传》

 又如彝俎(泛指礼器);彝鼎(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、尊等礼器);彝斝(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);彝簋(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)

 常规 

 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--《诗·大雅》

 彝族,中国少数民族 

 彝 

 常 

 彝(彜)yí

 ⒈〈古〉青铜器的通称,多指宗庙祭祀用的礼器~器。鼎~。

 ⒉常,常道,法度~训。~章。

 ⒊
"夏"字解释:夏 

 (会意。据小篆字形,从页,从臼,从攵。页,人头。臼,两手,攵,两足∠起来象人形。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)

 同本义。也称华夏、诸夏 

 夏,中国之人也。--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,中国在西北一小隅。故陈公子少西字夏,郑公孙夏字西。”

 泛指中国 

 蛮夷猾夏。--《书·舜典》。孔传夏,华夏。”

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。--《公羊传·成公十五年》。注诸夏外土诸侯也。谓之夏者,大总下上言之辞也。”

 此之谓夏声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。服注与诸夏同风。”

 东夏之命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。

 夏xià

 ⒈一年四季里的第二季~天。~种。

 ⒉中国的古称华~。

 ⒊朝代名。夏朝,约在公元前21世纪-公元前16世纪。第一代君主是禹。

 ⒋

 夏jiǎ 1.木名。亦作"槚"﹑"榎"。参见"夏楚"。
"鼎"字解释:鼎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,下面象鼎足。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)

 同本义 

 鼎,三足两耳,和五味之宝器也。--《说文》

 又如鼎峙(比喻三方并峙,如鼎之三足);鼎铉(指鼎);鼎鼐(鼎、鼐均为古代炊具,用来调和五味。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)

 比喻帝王 

 指宰相 

 喻

 鼎 dǐng

 ①古代烹煮东西的器物。多用青铜或铁制成。圆形,三足两耳。也有方形四足的。

 ②象鼎足那样三方对立抗衡~立。

 ③大~力、~~有名。

 ④正当;正在~盛。

 【鼎沸】形容喧闹、混乱,像开锅的水那样人声~。

 【鼎力】敬辞。大力(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)~相助。

 【鼎立】三方面势力像鼎足那样对峙三国~。

 【鼎盛】正值兴盛或强壮。

 【鼎新革故】见【革故鼎新】。

 【鼎足】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势成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