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通儒达识

指知识渊博、明智达理的学者。同通儒达士”。

通儒达识

读音(发音): tōng rú dá shí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知识渊博、明智达理的学者。同通儒达士”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成语"通儒达识"逐字解释

"通"字解释:通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辵,甬声。本义没有堵塞,可以通过)

 同本义 

 通,达也。--《说文》

 往来不穷谓之通。--《易·系辞》

 推而行之谓之通。

 坎为通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道远难通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至也。”

 血脉欲其通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。注利也。”

 凝绝不通声暂歇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中通外直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
 又如通衢大道(四通八达的大道,指交通要道);通漕(直通水运);通塞(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);通水(通水运;能行船的地域);通畅(通行无阻的);通川(有河川流

 通tōng

 ⒈可以穿过,没有阻碍~行。~车。~航。

 ⒉能够达到四~八达。火车直~北京。

 ⒊使不阻塞~炉子。~阴沟。

 ⒋了解,懂得~晓。~情达理。精~专业技术。

 ⒌顺,顺利~顺。语法不~。

 ⒍传达~告。~知。~信。

 ⒎交往,勾结~商。~敌。

 ⒏普遍,共同的普~。~称。

 ⒐全部,整个~盘。~宵。

 ⒑灵活变~。

 ⒒

 ⒓

 ①全部货物。

 ②"流通货币"的简称,包括硬币、纸币、支票、期票等。

 ⒔

 ①使空气流通。

 ②互相交换情况相互~气。及时~气。

 ⒕

 ⒖

 ⒗

 ①穿过,走过~过大桥。

 ②议案等经会议或组织同意这项提案已~过。

 ③经过~过教育,培养人才。

 通tòng量词

 ①〈表〉一份两~文件。

 ②〈表〉一阵擂鼓三~。已讲一~。
"儒"字解释:儒 

 (形声。从人, 需声。本义 术士)

 同本义。春秋时从巫、史、祝、卜中分化出来的、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

 儒,术士之称。--《说文》

 通天地之人曰儒。--《法言·君子》

 能说一经者为儒生。--《论衡·超奇》

 儒浩居而自顺者也。--《墨子·非儒下》

 四曰儒,以道得民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

 儒之言优也和也,言能安人能服人也。--《礼记·儒行》

 又如儒师;儒仙

 孔子学说(孔教);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,其特点是强调对孝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,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

 儒rú

 ⒈旧时指读书人~者。~生。

 ⒉
"达"字解释:达 

 (形声。从辵,羍声。本义道路畅通)

 同本义。泛指畅通 

 达,行不相遇也。--《说文》

 达,通也。--《广雅》

 左右达为夹室,所以相隔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
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。--《国语·吴语》

 达四聪。--《虞书》

 达于河。--《书·禹贡》

 七曰达吏。--《周礼·大宰》

 下达。--《仪礼·士昏礼》

 天下达道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
 唯恐道途显晦,不相通达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屋极有窗以达气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又如四通八达;达越(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);达乡(相对而畅达的窗户)
"识"字解释:识 

 (形声。从言。戠声。善于言谈,表示有知识,故从言。本义知道;懂得)

 同本义 

 譺,知也。--《说文》

 君子是识。--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。笺知也。”

 壹宥曰不识。--《周礼·司刺》

 草荣识节和,木衰知风厉。--陶潜《桃花源诗》

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,识众寡之用者胜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
 不识有诸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苟有险,余必下推车,子岂识之?--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
 使汝不识诗书,或未必艰贞若是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
 又如识味(知味);识空便(知趣;识相);识道(知圣道);识义(知义

 识(譺)shí

 ⒈知道,认得,能辨别~字。认~。~别。~途老马。

 ⒉学问,应知的,所知道的学~。知~。常~。有~之士。

 ⒊见解,辨别是非的能力见~。远见卓~。

 ⒋

 识(譺)zhì

 ⒈记住,做记号,也指记号、标志博闻强~。表~。款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