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我武惟扬

形容威武凌厉,奋发向上的样子。

我武惟扬

读音(发音): wǒ wǔ wéi yá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威武凌厉,奋发向上的样子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尚书·泰誓中》今朕必往,我武惟扬,侵于之疆,取彼凶残,我伐用张,于汤有光。”

示例: 台上的电灯,约有数百盏,又用瓦斯装成一个横匾,一副对联。匾上写的是~”。★清·陈天华《狮子吼》楔子

成语"我武惟扬"逐字解释

"我"字解释:我 

 (会意。从戈,从戈。我”表示兵器。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。本义兵器。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)

 自称;自己 

 我,施身自谓也。--《说文》

 观我生。--《易·观卦》

 万物皆备于我矣。--《孟子·尽心上》

 又如我行(我这里);我身(我自己;我这个人);我咱(我自。我,我自己);我见犹怜(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);我家(自己。我们家);我侬(方言。我)--按上古时代,吾”

 和我”在语法上有分别。吾”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

 今者吾丧我。--《庄子》

 己方;己国 

 我wǒ

 ⒈自称,自己~国。忘~工作。~行~素。

 ⒉自己的一方分清敌~。
"武"字解释:武 

 (会意。从止,从戈。据甲骨文,人持戈行进,表示要动武。本义勇猛;猛烈) 同本义 

 楚庄王曰,夫文止戈为武。又曰,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。--《左氏春秋·宣公十二年》

 武大为于大君。--《易·履》

 孔武有力。--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

 诚既勇兮又以武。--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

 又如英武(英俊威武);威武(武力;权势;力量强大);武色(凶猛的神色);武车(威猛的兵车);武健(勇武刚健);武断乡曲(以威势主断曲直)

 武 

 指干戈军旅之事 

 德不厚而行武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用武之国。--《三国志

 武wǔ

 ⒈关于军事或技击的,跟"文"相对~将。~装。~器。~艺。~术。

 ⒉搏斗,殴打~斗。动~。

 ⒊勇猛,勇敢英~。威~。

 ⒋半步。〈古〉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不过步~尺寸之间。

 ⒌
"惟"字解释:惟 

 (形声。从心,隹声。本义思考;思念)

 同本义 

 惟,凡思也。--《说文》

 臣窃惟事势。--贾谊《治安策》

 吾惟之,坚子固不足遣。--《汉书·张良传》

 又如惟思(思虑);惟度(思考忖度);惟念(思念;考虑)

 为,是 

 万邦黎献,共惟帝臣。--《书·益稷》

 不变惟何。--

 有 

 相亦惟终。--《礼记》

 听从,随从 

 大国苟不以为然也,则亦惟命耳。--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

 又如惟惟(听从顺服的样子)

 愿,希望 

 若草庵见毁一节,成功之后,万惟留心。--《英烈传》

 又如

 惟wéi

 ⒈思,考虑思~(也作"思维")。

 ⒉独,只,只有~一。~有。~恐浪费时间。

 ⒊但是,只是雨虽停,~风未止。

 ⒋文言助词。多用于句首,也用于句中~二月既望。行之~艰。

 惟wěi 1.见"惟惟"。
"扬"字解释:扬 

 (形声。从手,?
 同本义 

 扬,飞举也。--《说文》

 扬,举也。--《小尔雅》

 杜篑洗而扬觯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
 盥洗扬斛。--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

 南扬弓。--《仪礼·乡射礼》

 扬其波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扬鞭语曰。--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

 大风扬积雪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
 扬帆去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 又如扬楫(行船);扬袂(举袖);扬眉(举目);扬旌(高举军旗);扬麋(扬眉);扬觯(举起酒器);扬鞭(挥鞭);扬臂(振臂);扬徽(挥动军

 扬(損、敭)yáng

 ⒈举起,高举~起。~鞭。~帆。

 ⒉称颂赞~。颂~。表~。

 ⒊振作士气不~。

 ⒋显示~兵耀武。

 ⒌容貌出众其貌不~。

 ⒍飘动,翻腾飞~。风~电激。

 ⒎播散,传播~场。~声。宣~。

 ⒏船慢行的样子舟遥遥以轻~(轻~轻轻飘荡)。

 ⒐

 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