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要而论之

犹言要而言之。概括地说,简单地说。

要而论之

读音(发音): yào ér lùn zhī

详细解释(意思):犹言要而言之。概括地说,简单地说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天讨·豕韦之裔〈普告汉人〉》要而论之,满人之人中国也,据其土地山河,窃棋子女玉帛……固古人所谓倒行逆施者矣。”

示例: ~,法者天下之公器也,变者天下之公理也。★梁启超《论不变法之害》

成语"要而论之"逐字解释

"要"字解释:要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中间象人形,两旁为两手形。表示两手叉腰。本义人腰)

 腰”的古字 

 昔者,楚灵王好细要。--《墨子》

 户服艾以盈要兮,谓幽兰其不可佩。--《楚辞》

 故量食而食之,量要而带之。--《荀子·礼论》

 又如要膂(腰和脊骨。比喻重要部位);要章(腰间所佩的印);要支(腰肢)

 五服之一。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

 远之地为荒服,泛指远方之国);要蛮(极偏远的蛮荒之地)

 姓

 要 

 约

 要yāo

 ⒈求~求。

 ⒉强求,仗势强求~狭。

 ⒊〈古〉同"腰"及"邀"~带。~请。

 ⒋

 ①提出具体的,希望实现的~求加入共青团。~求到最需要人的地方去。

 ②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可以满足你的这个要~。

 要yào

 ⒈索取,希望得到~账。~束鲜花。

 ⒉叫,请求他~你去一趟。

 ⒊应该,必须~自觉。~努力工作。

 ⒋即将将~。快~。天~晴了。

 ⒌若,如果~是。他~不来,你就去。

 ⒍重大,关键~事。~件。~害。~领。~紧。紧~。重~。

 ⒎概括,总括概~。提~。纲~。

 ⒏保留,作为己有这本书她还~咧。

 ⒐

 ⒑

 ⒒

 ⒓

 要yǎo 1.见"要褭"。
"而"字解释:而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一”表示鼻端,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颊毛) 同本

 义 

 而,颊毛也。--《说文》

 而 

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 

 表示并列关系

 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表示递进关系

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表示承接关系

 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

 而 ér

 ①〈古〉你;你的余知~无罪也。(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)、必欲烹~翁。(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)

 ②表示并列、转折、顺接等国富~兵强、知一~不知二。

 而néng 1.能够。 2.能力,才能。 3.安定。
"论"字解释:论 

 《论语》的简称 

 论语

 

 子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合为四书”,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。今本论语共计20篇,1.2万字

 论 

 (形声。从言,仑声。本义评论,研究。引申为议论”)

 议论, 分析和说明事理 

 论,议也。--《说文》

 论理也,次也。--《论语序集解》

 坐而论道。

 论(論)lùn

 ⒈商讨,判断,研究讨~。议~。评~。争~。就事~事。

 ⒉主张,学说进化~。唯物~。

 ⒊文体名。论述事物的内容、意义,阐明道理~文。社~。实践~。

 ⒋衡量,评定~罪。

 ⒌按照~件计酬。~质核价。

 论(論)lún〈古〉《论语》儒家经典书籍之一,主要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