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扛鼎抃牛

扛鼎把鼎举起来。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。能把鼎举起来,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。形容勇武有力,超越常人。

扛鼎抃牛

读音(发音): káng dǐng biàn niú

详细解释(意思):扛鼎把鼎举起来。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。能把鼎举起来,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。形容勇武有力,超越常人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籍(项羽)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。” 汉·杨雄《法言·渊骞》秦悼武、乌获、任鄙,扛鼎抃牛,非绝力也?”

示例:

第一个字为"扛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抃"的成语

成语"扛鼎抃牛"逐字解释

"扛"字解释:扛  gang

 用两手举重物 

 扛,横关对举也。--《说文》。字亦作掆.

 两人对举为扛。--《后汉书·费长房传》注

 翘关扛鼎。--左思《吴都赋》

 扛,举也。--《广雅》

 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又如扛鼎(举鼎);扛舁(举抬)

 两人或两人以上共抬一物 

 磕;碰 

 阻拦 

 横架 

 这时城门已经上

 扛gāng

 ⒈使用两手举起东西力能~鼎。

 ⒉〈方〉抬(东西)。"扛"另见káng。

 扛káng

 ⒈用肩承担~枪。~货。~活(旧时指做长工)。

 ⒉见gāng。
"鼎"字解释:鼎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,下面象鼎足。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)

 同本义 

 鼎,三足两耳,和五味之宝器也。--《说文》

 又如鼎峙(比喻三方并峙,如鼎之三足);鼎铉(指鼎);鼎鼐(鼎、鼐均为古代炊具,用来调和五味。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)

 比喻帝王 

 指宰相 

 喻

 鼎 dǐng

 ①古代烹煮东西的器物。多用青铜或铁制成。圆形,三足两耳。也有方形四足的。

 ②象鼎足那样三方对立抗衡~立。

 ③大~力、~~有名。

 ④正当;正在~盛。

 【鼎沸】形容喧闹、混乱,像开锅的水那样人声~。

 【鼎力】敬辞。大力(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)~相助。

 【鼎立】三方面势力像鼎足那样对峙三国~。

 【鼎盛】正值兴盛或强壮。

 【鼎新革故】见【革故鼎新】。

 【鼎足】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势成~。
"抃"字解释:抃 

 鼓掌 

 帝喾乃令人抃。--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

 喟仰抃而抗首。--成公子安《啸赋》

 击;搏 

 顿,踏 

 百兽率舞而抃足。--成公子安《啸赋》

 抃biàn 1.鼓掌;拍手表示欢欣。 2.搏击。
"牛"字解释:牛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作牜”。中间一竖表示牛面,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,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)

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。哺乳动物,体型粗壮,角中空,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。力大,能耕田、拉车。中国产的以黄牛、水牛为主 

 牛,大牲也。--《说文》

 坤为子母牛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纯离为牛。--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

 东邻杀牛。--《礼记·坊记》

 牛曰太牢。--《大戴礼记·曾子天圆》

 牛田牧田。--《周礼·载师》。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。”

 风吹草低见牛羊。--《乐府诗集·敕勒歌》

 系向牛头充炭直。--唐·

 牛niú

 ⒈家畜,反刍类动物。有黄~、水~、牦~、瘤~等多种。我国产的黄~、水~,力大,能耕田、拉车等。奶、肉供食用。皮制革,骨和角可做器物。

 ⒉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