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跨凤乘龙

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。

跨凤乘龙

读音(发音): kuà fèng chéng ló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单本《蕉帕记·备聘》喜融融,好似萧郎秦女,跨凤乘龙。”

示例:

第一个字为"跨"的成语

成语"跨凤乘龙"逐字解释

"跨"字解释:跨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足,夸声。本义迈步,越过)

 同本义 

 跨,渡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谓大其两股间,以有所越也。”

 不跨其国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
 康王跨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

 又如跨进大门;跨过小沟;跨蹑(跨踏;跨步);跨巽(跨到或达到巽”的方位);跨火(跨过火堆。为一种民俗);跨踪(跨越)

 超过 

 乃览秦制,跨周法。--张衡《西京赋》

 又如跨灶(比喻儿子胜过父亲);跨俗(超越世俗);跨年(从旧年底到新年初的时间)

 骑 

 又如跨战马去草原;跨鹤(乘鹤。比喻成仙);跨青牛(相传老子骑青牛出函

 跨kuà

 ⒈抬起一条腿越过、向前或往旁边移动~过门坎。~大步往前走。~到旁边站着。

 ⒉骑~马。~门槛而坐。〈引〉架在上面~海峡大桥。

 ⒊超越两者之间~季度。~两县。

 ⒋附在旁边~院子。把这个篮子~在自行车旁边。
"凤"字解释:凤 

 (形声。从鸟,凡声。本义凤凰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。常用来象征祥瑞。雄的叫凤,雌的叫凰)

 同本义 

 凤,神鸟也。朋,古文凤。--《说文》

 凤皇来仪。--《书·益稷》

 凤皇于飞。--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。传凤皇,灵鸟仁瑞也。雄曰凤,雌曰皇。”

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。--宋玉《对楚王问》

 又如凤求凰;凤子(绣有凤凰的轿子);凤舸(雕有凤凰的大游船);凤毛(凤凰的羽毛。多用以赞美人的文采俊秀,有先人遗风)

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

 潘陆张左,擅侈丽之才,饰羽仪于凤穴。--《北史·文苑传序》

 凤(鴓) fèng

 ⒈

 【凤凰】传说中的百鸟之王。通常单称为"凤"。又说雄的叫凤,雌的叫凰("凰"〈古〉写作"皇")。

 ⒉

 【凤毛麟角】凤凰的毛,麒麟的角。〈喻〉稀罕、珍贵的事物,也指难得的人才。
"乘"字解释:乘  cheng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大(人)从木,表示人爬在树上。大”象人”正面。本义登,升)

 同本义 

 乘,升也。--《玉篇》

 亟其乘屋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却叔虎将乘城。--《国语·晋语一》

 淮阴侯复乘之。--《史记·高帝纪》

 俱乘高台。--《列子·黄帝》

 又如乘槎(神话中指乘木排上天);乘城(登城;守城);乘屋(登上屋顶)

 骑;坐 

 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--唐·崔颢《黄鹤楼》

 公与之乘。战于长勺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
 又如乘车;乘舟(乘船);乘奔(乘坐奔驰的快马);乘轩(乘坐大夫的车

 乘 chéng

 ①坐;骑~车、~马。

 ②趁;利用(机会等)~胜前进、~机进攻。

 ③佛教的教义大~、小~。

 ④指质量好上~。

 ⑤一种算术运算,即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~法。

 ⑥姓。

 【乘法】算术中的一种运算方法。对于自然数a、b,把b个a连加起来得c,则c叫做a和b的乘积,记为c=a×b,c=a·b,当b=0时,认为a和b的乘积c等于0。这里,从a、b得到c

 的运算就叫乘法,a叫被乘数,b叫乘数。

 【乘法交换率】两数相乘,交换位置其结果不变,即a·b=b·a。

 【乘法结合律】三个数相乘,前两个数先乘与后两个数先乘,其结果相等,即(ab)c=a(bc)。

 【乘法原理】假定做一件事,完成它需要分成几个步骤,做第一步有m1种方法,做第二步有m2种方法,……,做第n步有mn种方法,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=m1×m2×……×mn种

 不同的方法。这就是乘法原理,在解初等数学中的排列、组合应用题时很有用。

 【乘方】

 ①一个数自乘若干次的运算。如x的4次乘方就是x自乘4次。

 ②一个数自乘若干次数后所得的积。又作乘幂。

 【乘坚策肥】乘坐坚固的车,赶着肥壮的马。形容生活奢华。

 【乘龙快婿】指才貌双全的好女婿。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。比喻得婿如龙。

 【乘幂】见【乘方】。

 【乘人之危】趁着别人危难的时候进行要挟或侵害。

 【乘数】参见【乘法】。

 【乘隙】钻空子;趁机会~而入、~脱逃。

 【乘兴】趁着一时高兴~而来。

 乘chéng

 ⒈骑,坐~马。~船。~火车。~飞机。~宇宙飞船。

 ⒉趁着,凭借,利用~势。~胜前进。有机可~。

 ⒊计量,计算~其财用出入。〈引〉算数上指一个数的若干倍的运算方法~法。

 乘shèng

 ⒈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"乘",后来因此用于称一般的史书史~。野~。

 ⒉量词。〈古〉兵车,一车四匹马拉叫"一乘"三百~。

 ⒊
"龙"字解释:龙 

 (象形。甲骨文,象龙形。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)

 同本义 

 龍,鳞虫之长。能幽能明,能细能巨,能短能长。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潜渊。--《说文》。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。”饶炯注龙之为物,变化无端,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,以

 能升天,神其物,而命之曰灵。”

 飞龙在天。--《易·乾》

 麟、凤、龟、龙,谓之四灵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
 甲虫三百有六十,而龙为之长。--《孔子家语·执辔》

 叶公子高好龙。--刘向《新序·叶公好龙》

 又如龙工(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。也作龙功”);龙公(指龙王,龙

 龙(龍)lóng

 ⒈〈古〉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,有鳞、有角、有脚,能走、能飞、能游泳,还能兴云降雨飞~乘云。叶公好~。

 ⒉〈古〉生物学上指一些早已绝灭的巨大爬行动物恐~。翼手~。

 ⒊封建时代象征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东西~颜。~袍。

 ⒋

 ⒌

 龙máng 1.通"尨"。杂色,色斑驳。 2.通"?"。参见"龙鵤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