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一笔抹杀

比喻轻率地把成绩、优点全部否定。

一笔抹杀

读音(发音): yī bǐ mǒ shā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轻率地把成绩、优点全部否定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》遂将前后爱书,一笔抹杀。”

示例: 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,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~。★鲁迅《二心集·我们要批评家》

成语"一笔抹杀"逐字解释

"一"字解释:一 

 (指事。一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数词。大写作壹”。最小的正整数。常用以表示人或事、物的最少数量)

 同本义 

 一,惟初太始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万物。--《说文》

 一也者,万物之本也。--《淮南子·诠言》

 抱一而天下试。--《老子》

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。--《书·君奭》。传天子也。”

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
 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。(公元九二年六月,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,杀死大臣郭崇韬,时谣言纷起,人心惶惶。屯驻在贝州(现河北省清河县)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

 一yī

 ⒈数目字。整数中最小的数~龙~猪。

 ⒉纯,专~心~意。用心~也。

 ⒊相同,同样~致。~模~样。

 ⒋全,满~如既往。~网打尽。~身是胆。

 ⒌又,其它,另外昆明市~名春城。

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,〈表〉稍微,短暂试~试。望~望。停~停。

 ⒎跟"就"呼应。

 ①〈表〉每逢~想到要回祖国,就归心似箭。

 ②〈表〉两事的时间紧接着~教就懂。~学就会。

 ⒏〈古〉副词。乃,竟~至此乎!

 ⒐〈古〉副词。

 ⒑〈古〉副词。一旦,一经~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

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,相当于简谱的低音"7"。

 ⒓

 ①特定~定的阶级。

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~定的成绩。

 ③规定,确定按~定的规章办事。

 ④必然共产主义~定会实现。

 ⒔

 ⒕

 ⒖
"笔"字解释:笔 

 (会意。从竹,从聿。聿”),是笔”的本字,小篆象以手执笔。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,故从竹。简化字笔”,从竹从毛”会意,指旧时用的毛笔。此字最早见于北齐

 隽修罗碑,是六朝时的俗字。也见于《集韵》。本义毛笔)

 同本义 

 筽,秦谓之筽。从聿从竹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此秦制字。秦以竹为之,加竹。

 史载笔,士载言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不能竟书而搁笔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 又如毛笔;钢笔;圆珠笔;笔削(修改文章);笔帕之敬(雅洁的礼品);笔楮难穷(文字难以充分表达。楮纸的代称)

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

 笔 bǐ

 ①写字画图的用具钢~、蜡~、粉~。

 ②(写字、画画、作文等的)笔法运~得当。

 ③用笔写出代~。

 ④笔画'二'字有两~。

 ⑤量词一~帐、一~好字。

 【笔触】书画、文学作品等的笔法,格调锋利的~。

 【笔调】文章风格~清新。

 【笔端】写作、写字、绘画时的运笔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光异景尽收~。

 【笔法】写字、画画、作文的技巧或特色这篇小说的~很新颖。

 【笔锋】

 ①笔尖。

 ②书画的笔势;文章的气势。

 【笔供】用笔写出来的供词。与'口供'相对。

 【笔画笔顺检字法】汉字字典查阅检索方法之一。要求根据笔画的多少和笔顺的先后来查检。

 【笔记文】文体的一种。以随笔记录为主,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。

 【笔力】写字、画画或做文章所表现出的功力~刚劲。

 【笔路】

 ①笔法。

 ②写作的思路这篇文章~奇特。

 【笔势】

 ①写字、画画用笔的风格。

 ②文章的气势。

 【笔削】古时在竹简、木简上写字,要删改得用刀刮去,称'削'◇来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。笔记录。削删改。

 【笔意】书画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意境。写字、绘画时运笔的精心构思以及所表现的风格、功力。也指诗文的意境。

 【笔札】札是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,后来用笔札指纸笔,又转指写的文章。

 【笔战】用文章来进行辩论,打官司,与'舌战'相对。

 【笔者】某篇文章或某书的作者(多为作者的自称)。
"抹"字解释:抹  ma

 揩;擦 

 武松抹了桌子。--《水浒全传》

 又如抹脱(擦掉);抹泪揉眵(揩拭眼泪);抹抹(揩抹干净)

 捋;拉;推 

 抹  mo

 (形声。从手,末声。本义涂抹,涂敷;搽)

 同本义 

 学毋无不为,晓妆随手抹。--杜甫《北征》

 又如抹脸(演戏时化妆涂脸);抹油嘴(白吃,沾便宜)

 涂掉,抹去 

 我抹的这瓶口儿净。--李真夫《虎头牌》

 又如抹倒(抹掉;抹去);抹勒(涂掉);抹零(算账或付钱时抹去整数之外的尾数

 抹mā

 ⒈擦~凳子。

 ⒉用手按着并向下移动将帽子~下来。

 ⒊拉,放他~不下脸(他放不下脸面或情面)。

 抹mǒ

 ⒈涂~粉。~药膏。

 ⒉擦,揩拭~眼泪。~桌子。

 ⒊除去~去另头。

 ⒋

 抹mò

 ⒈将泥沙或石灰等涂上再弄平,也叫"泥"~墙壁。

 ⒉紧挨着绕过转弯~角。
"杀"字解释:杀 

 (形声。从殳,杀声。古字作杀”,甲骨文字形,在人(大)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,表示杀。殳兵器。从殳表示与杀有关。本义杀戮)

 同本义 

 殺,戮也。--《说文》

 武王胜殷杀纣。--《墨子·三辩》

 杀气浸盛。--《吕氏春秋·仲秋》

 为杀矢。--《考工记·冶氏》

 杀其君,虔于乾溪。--《谷梁传·昭公十三年》

 杀人以梃与刃,有以异乎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子罕杀宋君而夺政。--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

 设酒杀鸡作食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
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,可以已大风、挛踠、瘘、疠,去死肌,杀三虫

 杀(殺)shā

 ⒈弄死,使失去生命~敌。~猪。~虫剂。

 ⒉战斗~退侵略军。~出重围。

 ⒊消减,残败~风景。~威风。我花开后百花~。

 ⒋收束,断绝~帐。~尾。

 ⒌勒紧,扣紧~一~带子。

 ⒍药物等刺激身体感到疼痛擦了这种药后~得慌。

 ⒎在动词后。〈表〉程度深愁~人。喜~人。

 ⒏

 ⒐

 ①凶恶的气势~气腾腾。

 ②发泄不愉快的情绪你拿谁~气?

 杀shài 1.减省。 2.等差。 3.衰微,凋零。 4.指歉收。 5.消化;消耗。 6.细小。 7.裁去(多余的)。 8.古代套在尸体下肢上的布袋。

 杀sà 1.散落;散布。 2.古代为护城而设置的防卫据点。 3.枯干貌。

 杀shì 1.古指臣杀君﹑子杀父的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