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令人瞩目
瞩注视。使人注视。
令人瞩目
读音(发音): lìng rén zhǔ mù
详细解释(意思):瞩注视。使人注视。
出处(典故): 无
示例: 这项工程之大令人瞩目。
令人瞩目成语接龙
第三个字为"瞩"的成语
成语"令人瞩目"逐字解释
"令"字解释:令〈动〉 听从◇作聆” 故古之圣王,审顺其天而以行欲,则民无不令矣。--《吕氏春秋》 名词。通鸰” 脊令在源,兄弟急难。--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。按脊令即鷚鸰 假设语气词 令,设辞也。--《助字辨略》 令他马,固不败伤我乎!--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传》 令五人保其首领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 令狐 复姓 令 〈动〉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集聚的集”;下面是人”,象跪在那里听命。从集从人,表示集聚众人,发布命令。本义发布命令) 同本义(上对下 令lìng ⒈上级的指示命~。军~。~行禁止。 ⒉使~人满意。~人发指。 ⒊善,美好~名。~闻。~望。 ⒋敬称,尊称对方的人及有关系的人~兄。~尊(称人的父亲)。 ⒌时节夏~。时~。 ⒍〈古〉官名县~。中书~。 ⒎短的词如梦~。十六字~。 令lǐng量词。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。 令líng 1.见"令利"。 2.见"令俜"。 3.见"令狐"。 4.见"令星"。 5.见"脊令"。 6.通"瓴"。参见"令辟"﹑"令甓祴"。 令lián 1.见"令居"。
"人"字解释:人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侧面站立的人形。人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) 同本义 人,天地之性最贵者也。此籀文象臂胫之形。--《说文》 故人者,天地之德,阴阳之交,鬼神之会,五行之秀气也。故人者,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,食味,别声,被色,而生者也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 有七尺之骸、手足之异,戴发含齿,倚而食者,谓之人。--《列子·黄帝》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。--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 又如人王(人中之王);人满(人多);人寰(人世);人欲(人的嗜欲);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~类。 ⒉指每一个人~手一册。~自为战。 ⒊指别人,他人助~为乐。专门利~。 ⒋指人的品质、表现那个~挺好。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~。 ⒍指人的身体~不舒服。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、培养、管理、调配、奖惩等工作~事工作。 ②人的离合、境遇、存亡等~事变化。 ③人情事理不懂~事。 ④人的意识不省~事。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~事。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~格高尚。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~格。 ⒖
"瞩"字解释:瞩 (形声。从目,属声。本义注视,瞩目) 同本义 眺瞩中原。--《晋书·桓温传》 又如瞩盼(注视);瞩视(注视) 见;看见 此其下无地而上无天,听焉无闻,视焉无瞩。--《淮南子》 有冢嶙嶙,有池渊渊,不瞩其人,唯余苍烟。--宋·沈辽《零陵先贤赞》 瞩(矚)zhǔ注视高瞻远~。举世~目。
"目"字解释:目 (象形。甲骨文和小篆字形。象眼睛形,外边轮廓象眼眶,里面象瞳孔。小篆处理为线条。先秦时期多用目”,两汉以后,用眼逐渐多起来。目”具有书面语色彩。本义眼睛) 同本义 目,人眼,象形。--《说文》 目者,气之清明者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。》 目者,心之符也。--《韩诗外传》 夫妻反目。--《易·小畜卦》 睅其目,皤其腹。--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 满目萧然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 瞋目大怒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 目似瞑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 目不忍睹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 又如目 目mù ⒈眼睛~不暇接。有~共睹。 ⒉看众~睽睽。众~昭彰。 ⒊孔,网眼网~。纲举~张。 ⒋名称,标题~录。书~。题~。 ⒌条文,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~。大纲细~。 ⒍ ⒎ ⒏ ⒐ ①射击、攻击或寻找的对象对准~标。 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奋斗的~标。 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