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丢三忘四

形容做事马虎粗心,不是丢了这个,就是忘了那个。同丢三落四”。

丢三忘四

读音(发音): diu sān wàng s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做事马虎粗心,不是丢了这个,就是忘了那个。同丢三落四”。

出处(典故): 《红楼梦》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!丢三忘四,惹人抱怨,竟不大像先了。”

示例: 她经常~,打坏东西,青稞在锅里炒糊了,牛乳挤不干净,甚至割着草会把刀丢了。★刘克《央金》

成语"丢三忘四"逐字解释

"丢"字解释:丢 

 丢失;遗失 

 抛弃;撇开 

 用眼色暗示 

 搁置 

 遗留 

 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,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。--《儒林外史》

 使出;施展 

 丢 diū

 ①遗失~了钱包。

 ②扔掉;放下~进河里、事情~不开。

 【丢勒】(1471-1528)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油画家、版画家、雕塑家、建筑家。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理想与北方哥特式的技法结合得较为成功。代表作品有《启示录》、

 《骑士、死神、魔鬼》等。铥? )金属元素。符号tu(thulium)。稀土金属之一。
"三"字解释:三〈数〉

 (指事。本义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

 同本义 

 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数。--《说文》

 三,数名。--《广韵》

 二与一为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--《老子》

 王三赐命。--《易·师》。荀注三者阳德成也。”

 结恨三泉。--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注三者数之小终。”

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--《易·需》

 纪之以三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
 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--《战国策》

 又如三叉(三歧的道路);三木(古时套在犯人颈、手、足上的刑具);三节(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、三月三上巳节、九

 三sān

 ⒈数目字~个。~人行必有我师。

 ⒉多次再~叮嘱。~番五次。~思而行。~令五申。~复斯言。

 ⒊[三甲]〈古〉"殿试"中榜者(进士)的三个等级。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,分为三等即"三甲"。一甲,赐"进士及第";二甲,赐"进士出身";三甲,赐"同进士

 出身"。每甲各取有若干名,统称进士。元、明、清,殿试的中榜者,一甲只取有三名,二甲、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。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,第二名叫榜眼,第三名叫探花。

 三sàn 1.多次;再三。
"忘"字解释:忘 

 (会意兼形声。从心,从亡,亡亦声。本义忘记,不记得)

 同本义 

 忘,不识也。--《说文》

 德音不忘。--《诗·郑风·有女同车》

 中年病忘。--《列子·周穆王》。释文不记事也。”

 忘路之远近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宠辱偕忘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忘身于外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又如忘魂(忘怀);忘昏(忘怀);忘反(流连忘归);忘年(忘记年岁);忘味(忘记美食的滋味);忘食(忘了吃饭);忘却(不记得);忘生舍死(忘却性命,不怕牺牲);忘先(忘记祖先)

 玩忽,怠忽 

 夙夜不敢忘怠。

 忘wàng

 ⒈不记得~记。~我劳动。~恩负义。

 ⒉忽略,遗漏~却。~掉了。搞卫生,别~了死角。

 忘wáng 1.丧失,失去。 2.通"亡"。终止;断绝。

 忘wú 1.见"忘其"。
"四"字解释:四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。本义数目。三加一所得) 同本义 

 四,阴数也。四分之。--《说文》

 阴数次三也。--《玉篇》

 路下四亚之。--《仪礼·觐礼》。注谓乘马也。”

 光被四表。--《书·尧典》

 闰月定四时成岁。

 良马四之--《诗·鄘风·干旄》

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--刘邦《大风歌》

 又如四垂(四边);四梢(城镇四方边缘地方);四隅头(四方街口,四处);四柱(指人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);四不拗六(少数拗不过多数);四趁(相称,各处都合适);四门(四方之门

 );四鼓(四更);四知(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);四

 四sì数目字三~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