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既来之,则安之

既已经;来之使之来;安之使之安。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,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◇指既然来了,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。

既来之,则安之

读音(发音): jì lái zhī,zé ān zhī

详细解释(意思):既已经;来之使之来;安之使之安。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,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◇指既然来了,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论语·季氏》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

示例: 但~,姑且住下再说。★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○二回

既来之,则安之成语接龙

第五个字为"安"的成语

成语"既来之,则安之"逐字解释

"既"字解释:既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左边是食器的形状,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。本义吃罢,吃过)

 同本义 

 既,小食也。--《说文》。罗振玉曰即,象人就食;既,象人食既。许训既为小食,义与形不协矣。”

 君既食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
 不拜既爵。--《义礼·乡饮酒礼》

 食尽。指日全食或月全食 

 秋,七月,壬辰,朔,日有食之,既。--《春秋·桓公三年》。杜预注既,尽也。”

 其合相当如袭辟者,日既是也。--汉·王充《论衡》

 完毕;完了 

 既而曰。--《公羊传·宣公元年》。注事毕也。”

 既jì

 ⒈尽,完了,终了语未~。食~(指日蚀、月蚀的蚀尽)。

 ⒉副词。已经~成事实。~往不咎。

 ⒊副词。不久,后来~而缝合。

 ⒋连词。常跟"且"、"又"、"也"等连用〈表〉两种情况并存~矮且小。~做得快,又做得好。~要数量多,也要质量高。

 ⒌

 既xì 1.赠送人的谷物或饲料。
"来"字解释:来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麦子形。本义麦。小麦叫麦”,大麦叫黣”(或写作牟”))

 同本义 

 來,周所受瑞麥來黣也。--《说文》

 贻我来牟。--《诗·周颂·思文》。段注武王渡孟津,白鱼跃入王舟。出涘以燎◇五日。火流为乌,五至,以殻俱来,此谓遗我来牟。”

 于皇来牟。--《诗·周颂·臣工》。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。”

 又如来牟(古时大小麦的统称)

 未来,将来 

 来日方长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
 知来者之可追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
 又如来代(后代;后世);来

 来(來)lái

 ⒈从甲方到乙方,跟"去"、"往"相对~电传。~到了天安门广场。

 ⒉来到,发生~临。雨~了。~了险情。

 ⒊〈表〉时间,某段时间以后,今后古~。近~。二十年以~。将~。未~更加美好。~年(明年)要取得更大的成绩。

 ⒋〈表〉动作(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)再~下盘棋。我不行,你~吧!我们去游泳,你~不~?

 ⒌在动词前,〈表〉要做某事我~帮你。大家都~献计献策。

 ⒍在动词后,〈表〉趋向,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~。拿过~。一路走~。这衣服哪儿买~?

 ⒎〈表〉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~长。三十~岁。

 ⒏助词。在一、二、三等数词后,〈表〉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~是领导的关怀支持,二~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。

 ⒐助词。诗歌里用着衬托,配合音节正月里~是新春。

 ⒑[来回]

 ①去了再回来。

 ②往返一次。

 ⒒[来往]

 ①来和去。

 ②交际。

 ⒓[来历]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。

 ⒔[来源]事物的起源、根源。

 ⒕[来着]助词。用于词尾。〈表〉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~着。

 来lài 1.慰劳;劝勉。 2.通"赉"。送给;赐予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则"字解释:则 

 (会意。金文从鼎,从刀。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,以便让人遵守。本义准则,法则)

 同本义 

 则,等画物也。--《说文》

 则,法也;则,常也。--《尔雅》

 根天地之气,寒暑之和,水土之性,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,虽不甚多,皆均有焉,而未尝变也,谓之则。--《管子·七法》

 均守平则。--《周礼·大司马》

 法则以驭其官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

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。--《周礼·太史》。注亦法也。”

 有物有则。--《诗·大雅·庶民》

 天不变其常,地不易其则。--《管子·形势》

 又如则天(以天为

 则zé

 ⒈规则,规律,制度准~。法~。总~。细~。

 ⒉榜样,模范以身作~。

 ⒊效法~先人之法。

 ⒋就,便,那么有~改之,无~加勉。唇亡~齿寒。

 ⒌却(〈表〉转折)今~不然。

 ⒍乃,是,就是(〈表〉肯定判断)此~岳阳楼之大观也。

 ⒎做,作,常见于古小说中~甚(做什么)?不~声。

 ⒏连词。用于对比句或两件事先后相承内~百姓疾之,外~诸侯叛之。响了预备铃,~同学们陆续走入教室。

 ⒐假若,假使今~来,沛公(刘邦)恐不得有此。

 ⒑量词,指成文的条数寓言两~。试题五~。新闻三~。

 ⒒在一、二、三等数字后,表示列举事项一~屋少,二~人多,故住房紧张。

 ⒓

 则zhī 1.姓。
"安"字解释:安〈形〉

 (会意。从女”在宀”下,表示无危险。本义安定;安全;安稳)

 同本义

 安,定也。--《尔雅》

 共给之为安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

 好和不争曰安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
 心皆安下切上。--《仪礼·少牢礼》

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
 居安思危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
 风雨不动安如山。--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然后得一夕安寝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
 谢庄遂安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。

 又如安睡;安寝;安抵(平安地抵达);心神不安;坐立不安;安枕(安安稳稳)

 ⒈平静,稳定平~ 。 ~定团结。

 ⒉使平静,使稳定~慰。~民。

 ⒊处理,放置,装设~排。~置。~装。~机器人。

 ⒋存着,怀着~心赖账。

 ⒌治理治~。~天下。

 ⒍疑问词。哪里?怎么而今~在?~能见死不救?

 ⒎电流强度单位名称,安培的简称,代号a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