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月露之体

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。

月露之体

读音(发音): yuè lù zhī tǐ

详细解释(意思):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。

出处(典故): 语本《隋书·李谔传》江左齐梁,其弊弥甚……竞一韵之奇,争一字之巧,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,积案盈箱,唯是风云之状。”

示例: 世所盛行宋元词曲,咸以昿于唐末,然实陈隋始之,盖齐梁~,矜华角丽,固已兆端。★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庄岳委谈下》

成语"月露之体"逐字解释

"月"字解释:月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半月形。月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月亮)

 同本义 

 月,太阴之精也。象上下弦阙形。--《说文》

 月之从星,则以风雨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。--《仪礼·觐礼》

 月虚而鱼脑减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》

 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

 又如月满则亏,水满则盈(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,做得过分,就会走向反面);月上半阑残(指夜已深);月老冰人(月下老人);月”字流觞(酒令的一种。令中必带月”字);月日(

 月亮和太阳);月晕(月亮周围的光圈);月影(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

 月yuè

 ⒈指月球(月亮,月儿),地球的卫星明~。

 ⒉像月亮的形状或颜色的~饼。~琴。牙~刀。~白(淡蓝色)。

 ⒊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~。

 ⒋按月的~经。~刊。购~票。按~报表。

 ⒌

 ⒍

 ⒎

 ⒏
"露"字解释:露〈动〉 lou

 

 露lòu

 ⒈显现,用于一些口语~脸。~马脚。

 ⒉见luф。

 露lù

 ⒈显出,现出显~。暴~。~出。揭~。

 ⒉在屋外,没有遮盖~天。~宿。~井。~矿。

 ⒊用花、果、药物等制成的饮料菊花~。苹果~。枇杷~。枸杞~。

 ⒋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体"字解释:体〈名〉

 (体,会意。从人,从本。古代体、軆”是两个字,体”是劣”,又指粗笨。身体本字是軆”,形声。从骨,豱声。今简化为体”。本义身体)

 同本义

 体,总十二属之名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十二属者顶、面、颐,首属三;肩、脊、臀,身属三;肱、臂、手,手属三;股、胫、足,足属三也。

 体,身也。--《广雅》

 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 居五日,桓侯体痛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体有不快。--《后汉书·华佗传》

 伤乎体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口体之奉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
 又如体态轻盈(形容女子

 体(體)tǐ

 ⒈人或动物的全身人~。机~。身~。~重。~温。

 ⒉身上的一部分上~。四~(四肢)。

 ⒊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~。全~。个~。整~。总~。

 ⒋形态气~。立~。

 ⒌形式,规格字~。得~。

 ⒍文章的体裁骚~。骈文~。古诗~。

 ⒎实质,根本,主要的实~。本~。主~。

 ⒏指体制国~。政~。

 ⒐亲身的,设身处地的~验。~贴(为别人设想)。

 ⒑

 ⒒

 ⒓

 ⒔

 ⒕

 ①身分有失~面。

 ②光荣,光彩显得~面。

 ③漂亮,好看她穿着很~面。

 ⒖

 ⒗

 ⒘

 体tī

 ①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财物。

 ②私下的,亲近的~己话。

 体bèn 1.见"体夫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