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诛暴讨逆

诛讨伐。讨伐凶暴、叛逆之人。

诛暴讨逆

读音(发音): zhū bào tǎo n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诛讨伐。讨伐凶暴、叛逆之人。

出处(典故):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便宜十六策·治军》治军之政,谓治边境之事,匡救大乱道,以威武为政,诛暴讨逆,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。”

示例:

第四个字为"逆"的成语

成语"诛暴讨逆"逐字解释

"诛"字解释:诛 

 (形声。从言,朱声。本义声讨、谴责)

 同本义 

 诛,讨也。--《说文》

 诛,代。诛犹责也。--《白虎通》

 诛以驭其过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

 诛求无厌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

 齿路马有诛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罚也。”

 得志于诸侯,而诛无理,曹其首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 于予与何诛?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
 甚悖逆不轨,宜诛讨之日久矣。--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本议》

 又如诛放(责斥其罪并予以放逐);诛远(斥退疏远);诛惩(声讨惩处);诛心(揭露、指责人的用心)

 杀戮。夺去生命

 立诛杀曹无伤

 诛zhū

 ⒈杀死,铲除~戮ˇ民者~。~锄杂草。

 ⒉谴责,责罚,讨伐口~笔伐。兴兵~之。
"暴"字解释:暴 

 显露;暴露 

 暴于南荣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
 今我使二国暴骨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
 尸捐不收,骨暴不葬。--《论衡·祸虚》

 其所摧败,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
 又如暴师(驻扎在野外的军队);暴骸(暴露尸骸);暴骨(暴露尸骨);暴尸(暴露尸骸)

 糟蹋,损害 

 田不以礼,曰暴天物。--《礼记》

 又如自暴自弃;以众暴寡;暴殄轻生(肆意践踏,轻视生命);暴殄(残害自然)

 欺凌 

 自是之后,以强陵弱,以众暴寡。--《庄子·盗跖》

 又如暴陵(欺压凌辱)

 徒手搏

 暴 bào

 ①突然而猛烈~风雨、~死。

 ②凶残~徒、~行。

 ③急躁脾气~。

 ④鼓起来;突出青筋突~。

 ⑤糟蹋自~自弃。

 ⑥姓。

 【暴动】为破坏当时的政治制度、社会秩序而采取的集体武装行动农民~。

 【暴风骤雨】来势迅猛的大风雨。比喻声势浩大、发展剧烈的群众运动。

 【暴虎冯河】赤手空拳打老虎,没有渡船去过河。比喻有勇无谋,冒险蛮干。暴虎空手打虎。冯河徒步过河。

 【暴客】强盗。

 【暴戾恣睢】残暴凶狠,任意胡为。暴戾形容极其凶恶。恣睢放纵;横行霸道。

 【暴露无遗】(坏人坏事)全都显露出来了。

 【暴虐】凶恶残酷,极不人道。

 【暴殄天物】原指残害灭绝天生的自然资源◇泛指任意损害、糟蹋财物。殄灭绝。天物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。

 【暴躁】遇事爱急躁,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性情~。

 【暴卒】患急病突然死亡。

 暴pù

 ⒈晒冬~。一~十寒(〈喻〉无恒心)。

 暴bó 1.(今读bào)鼓起;突出。 2.见"暴乐"。
"讨"字解释:讨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言,从寸。言,言论。寸,法度。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。本义声讨)

 同本义 

 讨,治也。--《说文》

 讨,诛也。--《玉篇》

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
 楚人讨陈叛。--《左传·襄公五年》

 讨伐;诛戮 

 郑伯为王左卿士,以王命讨之。--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

 托臣以讨贼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讨贼督师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·序》

 又如征讨(出兵讨伐);讨掩(讨伐掩捕。掩捕,乘人不备而捕捉);讨贰(征讨叛逆不忠的诸侯);讨贼(

 讨tǎo

 ⒈征伐,发动攻击~伐。征~。声~。

 ⒉查究,整治检~。~军纪。

 ⒊探求,研究探~。研~。

 ⒋索取~债。~价还价。

 ⒌求,请求,乞求~饶。~教。~饭。

 ⒍招惹,引起~人厌恶。自~苦吃。~人喜欢。
"逆"字解释:逆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辵,屰声。本义迎,迎接,迎着)

 同本义 

 逆,迎也。关东曰逆,关西曰迎。--《说文》

 宣公如齐逆女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四年》

 上卿逆于境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楚庄王伐郑,郑伯肉袒牵羊以逆。--宋·苏轼《留侯论》

 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 尝过青城山,遇雪,舍于逆旅。--沈括《梦溪笔谈·人事一》

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,永归于本宅。--陶潜《自祭文》

 又如逆战(迎战);逆厘(迎福纳吉);逆劳(迎劳);逆暑(迎夏。迎接暑气到来的祭礼);逆视(迎视);逆送(迎送);逆女(迎接女儿归宁)

 迎击;

 逆nì

 ⒈方向相反,跟"顺"相对~水。~境。倒行~施。

 ⒉抵触,违背,不顺忠言~耳利于行。

 ⒊背叛,背叛者的~贼。~产。~物。

 ⒋迎,迎接,迎着~客。目~而送之。

 ⒌预先难可~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