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诛故贳误

指严惩故意犯罪的人,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。

诛故贳误

读音(发音): zhū gù shì wù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严惩故意犯罪的人,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。

出处(典故): 汉·王充《论衡·答佞》故曰刑故无小,宥过无大。圣君原心省意,故诛故贳误。”

示例:

第三个字为"贳"的成语

成语"诛故贳误"逐字解释

"诛"字解释:诛 

 (形声。从言,朱声。本义声讨、谴责)

 同本义 

 诛,讨也。--《说文》

 诛,代。诛犹责也。--《白虎通》

 诛以驭其过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

 诛求无厌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

 齿路马有诛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罚也。”

 得志于诸侯,而诛无理,曹其首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 于予与何诛?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
 甚悖逆不轨,宜诛讨之日久矣。--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本议》

 又如诛放(责斥其罪并予以放逐);诛远(斥退疏远);诛惩(声讨惩处);诛心(揭露、指责人的用心)

 杀戮。夺去生命

 立诛杀曹无伤

 诛zhū

 ⒈杀死,铲除~戮ˇ民者~。~锄杂草。

 ⒉谴责,责罚,讨伐口~笔伐。兴兵~之。
"故"字解释:故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攴,古声。从攴”,取役使之意。本义缘故,原因)

 同本义 

 故,使为之也。--《说文》

 又明于忧患与故。--《易·系辞传》

 则是无故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
 夫有其故。--《国语·楚语》

 既克,公问其故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
 扶苏以数谏故,上使外将兵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广行取胡儿弓,射杀追骑,以故得脱。--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
 又如借故(托故。借口某种原因);无故(没有缘故)

 事;事情 

 昭伯问家故,尽对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
 敢问天道乎,抑人故也?╠《国语·周语下》

 故gù

 ⒈旧,过去的,跟"新"相对~旧。会见~人(故人老朋友)。回到~居。

 ⒉意外的事情突然变~。医疗事~。

 ⒊事中原遂多~。

 ⒋原因缘~∥~。

 ⒌存心,有意明知~犯。~意刁难。

 ⒍本,原来的思~乡。归~里。遥望~国。

 ⒎死,死亡人已~。病~了。

 ⒏连词。所以,因此事已明确,~不再问。

 ⒐

 ⒑

 ①旧事,过去的事情已是~事。

 ②章程,制度奉行~事。

 ③有情节、有吸引力、能感染人的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历史~事。民间~事。曲艺~事。
"贳"字解释:贳shì

 ⒈赊~酒。

 ⒉出赁,出借。

 ⒊宽大,赦免~罪。
"误"字解释:误 

 谬误;错误 

 误,谬也。--《说文》

 群臣议皆误。--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
 兴尽晚归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--李清照《如梦令》

 误落尘网中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田居》

 土木之误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
 又如笔误;误错(失误差错);误证(错误的证明);误本(有错字的版本);误谬(谬误;差错)

 误 

 耽误 

 郑以救公误之,遂失秦伯。--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
 又如误却(耽误掉;失掉)

 妨害 

 专欲误将军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
 又如误人不浅;误身(贻误自身);误人(贻害于人)

 误(悮)wù

 ⒈错,荒谬~差。~会。错~。谬~。

 ⒉耽搁~事。~点。耽~。

 ⒊使受害~人子弟。~国~民。

 ⒋不是故意的但有害于人~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