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践律蹈礼

指遵循礼法。

践律蹈礼

读音(发音): jiàn lǜ dǎo lǐ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遵循礼法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以王践律蹈礼,轨物苍生。”

示例:

第一个字为"践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律"的成语

成语"践律蹈礼"逐字解释

"践"字解释:践 

 (形声。从足,戋声。本义踩,践踏)

 同本义 

 践,履也。--《说文》

 践之者,籍之也。--《书大传》

 敦彼行苇,牛羊勿践履。--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

 大夫、士入君门不践阈。--《礼记·曲礼上》

 鸟兽践啄。--

 又如践踹(践踏);践冰(踏在冰上。比喻处于危险之境);践阼(踏上主阶,行主人之事);践石(上马时的垫脚石。即上马石”)

 履行;实现 

 不足以践礼。--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。注行也。”

 修身践言,谓之善行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又如实践;践言(实践

 践(踐)jiàn

 ⒈踩,踏~踏。马~。

 ⒉实行,履行~言。~约。实~。

 ⒊到,临重~故里。

 ⒋〈古〉通"翦"。灭掉。
"律"字解释:律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彳,聿声。本义法律;法令)

 同本义 (多指具体的规则、条文) 

 律,均布也。--《说文》

 出以律。--《易师》

 律,法也。--《尔雅·释诂》

 天下既定,令萧何次律令。--《汉书·高帝纪》

 兵大律在谨,论敌察众,则胜负可知也。--《商君书·战法》

 以律非故杀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又如律则(律条);律贯(法律系统);律科(法令条文);律度(规矩,法度);律纪(纪律);律贯(指法律系统);律斩(依法斩决)

 律管,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。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。从低音算起,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,成偶数的六个管

 律lǜ

 ⒈规章,法则,法令规~。定~。法~。

 ⒉约束严以~己。

 ⒊一种诗体,有一定的格式、字数,有五~(五言~诗)、七~(七言~诗)两种。

 ⒋〈古〉我国音乐中用来正音的一种竹管~管。用~管定出的音也叫~。有十二律(~十有二,阳六为~,阴六为吕)。

 ⒌同样,没有例外一~。
"蹈"字解释:蹈 

 (形声。从足,舀声。本义踩,踏)

 同本义(往往有冒险的意味) 

 蹈,践也。--《说文》

 蹈,履也。--《广雅》

 足之蹈之。--《孟子》

 蹈腾昆仑。--《淮南子·原道》。注蹑也。”

 至人潜行不窒,蹈火不热。--《庄子·达生》

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蹈死不顾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又如蹈火(踩火);蹈藉(践踏);蹈跃(践踏奔跳);蹈冰(踏冰)

 顿足踏地 

 发扬蹈历之己蚤。--《史记·乐书》。正义顿足蹋地也。”

 又如手舞足蹈;蹈舞(手舞足蹈,表示欢乐);蹈咏(舞蹈和

 蹈 dǎo

 ①脚踏动、跳动手舞足~。

 ②踩;投入赴汤~火。

 ③遵循;实行循规~矩。

 【蹈海】跳到海里(自杀)。

 【蹈袭】完全按照别人的路子走。
"礼"字解释:礼 

 (会意。从示,从豱。豱”是行礼之器,在字中也兼表字音。本义举行仪礼,祭神求福)

 同本义 

 秠,履也。所以事神致福也。--《说文》

 脩五礼。--《虞书》。马注吉、凶、军、兵、嘉也。”

 脩六礼以节民性。六礼冠、昏、丧、祭、乡、相见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
 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
 冠、婚、朝、聘、丧、祭、宾主、乡饮酒、军旅此之谓九礼。--《大戴礼记·本命》

 邀见讲钧礼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
 设九宾礼于廷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又

 礼(秠)lǐ

 ⒈尊敬或客气的态度、动作~貌。敬~。

 ⒉适应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习俗形成的仪式、仪节典~。婚~。

 ⒊〈表〉庆贺或敬意的事物~物。~品。国庆献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