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初生之犊不畏虎

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

初生之犊不畏虎

读音(发音):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

出处(典故):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,人马全都汇齐,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,不免惊惶,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,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。”

示例: 我看你二人,也真是~!★粤剧《搜书院》

第六个字为"畏"的成语

成语"初生之犊不畏虎"逐字解释

"初"字解释:初〈名〉

 (会意。从刀,从衣∠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。本义起始,开端)

 同本义 

 初,始也。裁者衣之始也。--《说文》

 初,舒也。--《广雅》。按,谓展帛以就裁。

 初吉终乱。--《易·既济》

 名曰初虑。--《易·书大传》

 我生之初。--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

 初疾畏惊,见鬼之来。--《论衡·订鬼》

 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--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又如初岁(年初);初枯(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);初头(起初;开头);初化(变化之始);初末(始末)

 本原 

 欲知
"生"字解释:生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初生的草木,下面是地面或土壤。生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;滋长)

 同本义 

 生,进也。象草木生出土上。--《说文》

 生,出也。--《广雅》

 生,生长也。--《广韵》

 自无出有曰生。--刘巘《易义》

 天地之大德曰生。--《易·系辞》

 生好物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
 草木有生而无知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
 生于道左。--《诗·唐风·有杕之杜》

 生我百谷。--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

 种之,生且蕃。--徐光启《甘薯疏序》

 多杂树,多松,生石罅,皆平顶。--清·姚

 生shēng

 ⒈草木长出、成长~出。~根。~芽。~长。〈引〉出生,诞生~育。~日。

 ⒉造出,增加~事。

 ①创造,制造。

 ②生小孩。

 ⒊显现,出现~气。~病。发~。

 ⒋活的,活着~擒活捉。~荣死哀。〈引〉

 ①有生命的~物。

 ②生命杀~。车祸丧~。起死回~。

 ③为了活命~计。营~。忙~活。谋~存。

 ④整个生命阶段~平。奋斗一~。

 ⒌使柴、草、煤等燃烧~火做饭。~炭炉子。

 ⒍未经烧煮的,未熟的或未经加工炼制的~水。~菜。~瓜。~饭。~药。

 ⒎不熟悉,不熟练,不常见~疏。~僻。~手。~人。~字。

 ⒏硬,强~硬。~拉硬拖。~不认帐。

 ⒐旧称读书人,今称学习的人儒~。书~。学~。实习~。研究~。

 ⒑称某些人士或某种职业的人先~。医~。

 ⒒戏曲里扮演男子的一种角色老~。武~。

 ⒓很,〈表〉程度深~恐。~痛。

 ⒔语助词(无义)好~。怎~才对。

 ⒕

 ①指老百姓~灵涂炭。

 ②有生命的。

 ⒖

 ⒗

 ⒘

 ⒙

 ①生活,生存。

 ②繁殖。⒛

 ①生机,生命力~意盎然。

 ②经商做~意。

 ③〈方〉指谋生的职业寻~意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犊"字解释:犊 

 (形声。从牛,卖声。小牛)

 同本义 

 犊,牛子也。--《说文》

 诸侯膳以犊。--《礼记·礼器》

 用犊贵诚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

 又如犊牛(犊子,犊儿。小牛);犊角茧(喻指年轻人);犊鼻(小牛鼻。又作犊鼻裨的简称;人体穴位名。在膝盖骨之下,胫骨之上。俗称,膝眼)

 泛指牛 

 姓

 犊车

 

 乘犊车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犊牧采薪

 

 犊子

 

 犊 dú牛犊;小牛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畏"字解释:畏 

 (会意。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,使人害怕。本义害怕)

 同本义(对威势、威严的害怕) 

 畏,惧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二》

 畏,恐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四》

 不畏不怒。--《列子·黄帝》

 天明畏。--《书·皋陶谟》

 以小事大者,畏天者也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
 公子畏死邪?何泣也?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妾之美我者,畏我也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然畏愬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忧谗畏讥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巍巍乎可畏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
 畏其唇吻。--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
 又如畏

 畏wèi

 ⒈怕,恐惧~惧。不~强暴。民不~死。

 ⒉敬服,敬佩~而爱之◇生可~。

 ⒊〈古〉通"威"。威严。

 畏wēi 1.通"威"。 2.见"畏垒"。

 畏wěi 1.见"畏隹"。
"虎"字解释:虎〈名〉

 (象形。金文字形象以虎牙、虎纹为特征的虎形。本义老虎)

 同本义 

 虎,山兽之君。--《说文》

 阚如虓虎。--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

 虎狼之心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苛政猛于虎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曹公豺虎也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气吞万里如虎。--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
 又如虎螭(虎与龙);虎啸(虎吼叫);虎跃(猛虎腾跃);虎残(虎口余生)

 凡伤害物

 虎hǔ

 ⒈通称老虎。毛黄褐色,有黑色条纹间杂。性凶猛,捕食其它的兽,有时伤人。它是受保护的珍稀动物,严禁猎杀食用。

 ⒉〈喻〉勇猛,威武~将。

 ⒊同"唬"。

 ⒋

 ⒌

 ①〈喻〉危险的境地~口余生。

 ②手上拇指与食指相交的部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