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三顾茅庐

顾拜访;茅庐草屋。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。

三顾茅庐

读音(发音): sān gù máo lú

详细解释(意思):顾拜访;茅庐草屋。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。

出处(典故): 三国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

示例: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,再谁承望~。★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一折

三顾茅庐成语接龙

第四个字为"庐"的成语

成语"三顾茅庐"逐字解释

"三"字解释:三〈数〉

 (指事。本义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

 同本义 

 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数。--《说文》

 三,数名。--《广韵》

 二与一为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--《老子》

 王三赐命。--《易·师》。荀注三者阳德成也。”

 结恨三泉。--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注三者数之小终。”

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--《易·需》

 纪之以三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
 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--《战国策》

 又如三叉(三歧的道路);三木(古时套在犯人颈、手、足上的刑具);三节(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、三月三上巳节、九

 三sān

 ⒈数目字~个。~人行必有我师。

 ⒉多次再~叮嘱。~番五次。~思而行。~令五申。~复斯言。

 ⒊[三甲]〈古〉"殿试"中榜者(进士)的三个等级。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,分为三等即"三甲"。一甲,赐"进士及第";二甲,赐"进士出身";三甲,赐"同进士

 出身"。每甲各取有若干名,统称进士。元、明、清,殿试的中榜者,一甲只取有三名,二甲、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。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,第二名叫榜眼,第三名叫探花。

 三sàn 1.多次;再三。
"顾"字解释:顾 

 (形声。从页,头。表示与头有关。雇声。本义回头看)

 同本义 

 顾,环视也。--《说文》

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顾瞻周道。--《诗·桧风·匪风》

 眷言顾之,潸焉出涕。--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

 车中,不内顾,不疾言,不亲指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
 庄子持竿不顾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友人惭,不下引之。元方入门,不顾。--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

 荆轲顾笑武阳,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,未尝见天子,故振慑。”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 又如顾瞻(回首环视;眷顾;关照);顾盼生辉(一

 顾gù(顧)

 ⒈回头看瞻前~后。〈引〉看左~右盼。环~四周。

 ⒉注意,照管,关心~全大局。照~。关~。奋不~身。

 ⒊探望,拜访三~茅庐。

 ⒋商店称来买货物的善待~客。优惠老~主。

 ⒌文言副词。却,反而~力不足耳。足反居上,首~居下(首头)。

 ⒍

 ⒎

 ⒏
"茅"字解释:茅 

 (形声。从苃,矛声。本义草名。即白茅,俗称茅草)

 同本义 

 茅,菅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菅之不滑泽有毛者,可缩酒;又以为藉。

 藉用白茅。--《易·大过》

 昼尔于茅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祭祀共萧茅。--《周礼·甸师》

 白华菅兮,白茅束兮。--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

 山径之蹊,间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间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--《孟子·尽心下》

 尔贡包茅不入。--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

 卷我屋上三重茅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又如茅飞渡江;抱茅入竹;茅卜(古代卜法之一。琼茅是一种多年生的

 茅、茆máo

 ⒈

 ⒉
"庐"字解释:庐 

 (形声。从广,廬声。从广”,表示与房屋有关。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)

 同本义 

 庐,寄也。秋冬去,春夏居。--《说文》

 庐,舍也。--《广雅》

 余二十亩,以为庐舍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注田中屋也。”

 庐井有伍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

 中田有庐,疆场有瓜。--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

 亦泛指简陋居室

 屋室庐庾。--《荀子·正名》。注草屋也。”

 众鸟欣有托,吾亦爱吾庐。--晋·陶潜《读山海经诗》之一

 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--晋·陶潜《饮酒》

 南阳诸葛庐。--唐·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
 庐(廬)lú

 ⒈简陋的房屋草~。

 ⒉居住可~。

 ⒊宾客住的宿舍十里有~,~有饮食。

 ⒋庐山,在江西省。

 庐lǘ 1.古邑名。一作"卢"。在今湖北襄阳西南。本春秋庐戎国,被楚灭后为楚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