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埋天怨地

抱怨天,埋怨地。形容对什么都抱怨。

埋天怨地

读音(发音): mán tiān yuàn d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抱怨天,埋怨地。形容对什么都抱怨。

出处(典故): 元·郑廷玉《看钱奴》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,埋天怨地。”

示例: 今日据着他~,正当冻饿,念他一点小孝。★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5卷

第一个字为"埋"的成语

成语"埋天怨地"逐字解释

"埋"字解释:埋 

 (形声.从土,里声.字本作薶”,甲骨文字形,象在坑中埋狗的形象,是向地神祭献的活动。本义藏入土中)

 同本义 

 祭器敝则埋之,龟筴敝则埋之,牲死则埋之。--《礼记·曲礼上》

 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没随百草。--杜甫《兵车行》

 我死谁埋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
 毁其盆,悉埋于地。--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
 又如埋地雷;埋玉(比喻英才或美女之死);埋书(把盟书埋在地下。古代盟誓时的一种礼仪);埋狱(埋没在监狱屋基下的宝剑。比喻埋没人才)

 古代特指简陋不依礼制而落葬。也泛指葬埋 

 葬不如礼曰

 埋mái

 ⒈将东西放在坑里用土盖上~藏。~地雷。

 ⒉隐藏隐姓~名。

 ⒊特指葬~忠骨。

 ⒋

 ①掩埋这儿的草地,已被流沙~没了。

 ②使人才、功绩、作用等显露不出来~没人才。

 ⒌

 ①在敌人将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,准备突然袭击。

 ②潜伏他是~伏的特务。

 ⒍

 埋mán

 ⒈

 ⒉见maij。
"天"字解释:天〈名〉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(大),上面指出是人头,小篆变成一横。本义人的头顶)

 同本义 

 天,颠也。…颠者,人之顶也。以为凡高之称。--《说文解字注》

 又如天灵(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);天灵盖(头顶骨)

 古代的墨刑。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

 天,刑名。剠凿其额曰天。--《集韵》

 《其人天且劓。--《易·睽卦》。虞注黥额为天。”

 天空 

 天,至高无上。--《说文》

 天,气也。--《论衡·谈天》

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,帝断其首。--《神话四则·形天》

 天似穹庐。--《乐府诗集·杂

 天tiān

 ⒈高空~空。满~星。

 ⒉高处,顶部~线。~窗。~桥。~头(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)。

 ⒊最,极~好,就这么办。

 ⒋指自然界,生成的~然。~灾。~险。~生的。人定胜~。

 ⒌气象~气。~冷。~晴。

 ⒍时间,一昼夜,一段时间一~。今~。白~。过几~。

 ⒎季节,时节秋~。冷~。三伏~。

 ⒏迷信者所谓的"神、佛、仙人或他们的住地"~神、~意、~堂等都是虚构的、没有的。归~(又指死亡)。

 ⒐

 ⒑

 ①世界上。

 ②江山。

 ⒒

 ⒓

 ⒔

 ⒕

 ⒖

 ⒗

 ①单纯直率,不虚伪,无做作。

 ②用一般的、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、复杂的事物想得~真。

 ⒘
"怨"字解释:怨 

 (形声。从心,夗声。本义怨恨;仇恨)

 同本义 

 怨,恚也。--《说文》

 曰怨乎。--《论语》。皇疏恨也。”

 施行得理,谓之德。反德为怨。--《贾子道术》

 不怨人取之。--《淮南子·说山》

 天子甚怨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 人怨恶其君。--清·黄宗羲《原君》

 怨颇兴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
 怨愤所积。--孙文《序》

 又如怨怅(怨畅。怨恨);怨谤(怨恨诽谤);怨恶(怨恨憎恶);怨艾(悔恨自己的错误);怨詈(怨恨并咒骂);恩怨(恩惠和仇恨);宿怨(旧有的怨恨);怨痛(怨恨哀痛)

 责怪;

 怨yuàn

 ⒈不满,责备~言。莫~他。劳而不~。~天者无识。

 ⒉仇恨~恨。恩~分明。

 ⒊

 怨yùn 1.蕴藏,蓄积。
"地"字解释:地 

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

 表示动态,相当于着”。常附在立、卧、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

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。--《舜子变文》

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

 相看月未坠,白地断肝肠。--唐·杜甫《越女词》

 地 

 (形声。从土,也声。本义大地)

 同本义,与天”相对 

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
 土乙力为地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
 地生养万物。--《管子·形势解》

 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