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区闻陬见

见闻不广,学识浅陋。

区闻陬见

读音(发音): qū wén zōu jiàn

详细解释(意思):见闻不广,学识浅陋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·朱笥河》后学小生,区闻陬见,不得而妄议已。”

示例:

第一个字为"区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陬"的成语

成语"区闻陬见"逐字解释

"区"字解释:区  ou

 一种中国古代容器。又用为容量单位 

 齐旧四量豆、区、釜、钟。--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

 古代农民播种时所开的穴或沟称为区” 

 姓氏

 我区氏儿也。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区  qu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从品在匚中。品”表示许多物品。匚”),盛物的器具。本义收藏)

 隐匿 

 区,踦区,藏匿也。--《说文》

 吾文君文王作仆区之法。--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

 区别 

 区(區)ōu

 ⒈姓。

 区(區)qū

 ⒈分别~分。~别。

 ⒉划分的地域工业~。居民~。

 ⒊行政领域自治~。市辖~。

 ⒋

 区gōu 1.弯曲。

 区kòu 1.见"区靪"。

 区qiū 1.见"区盖"。
"闻"字解释:闻 

 (形声。从耳,门声。本义听到)

 同本义 

 闻,知声也。--《说文》

 闻耳之聪也。--《墨子经上》

 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
 闻佳人兮召予。--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

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闻屏障中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,听其音,铮铮然有京都声。--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又如闻声不食(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);闻所不闻(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。也说闻所未闻”);闻风响应(听到风声,

 闻wén

 ⒈听耳~目睹。~过则喜。~风而起。

 ⒉消息,听说的,听见的新~。奇~。~所未~。

 ⒊出名,有名望~人。~名。

 ⒋名声丑~。令(好的)~。

 ⒌知识见~。博~强志(记)。

 ⒍用鼻子嗅~着烟味。~到香味。

 闻wèn 1.声誉,名声。 2.通"问"。慰问。 3.通"问"。询问。
"陬"字解释:陬 

 (形声。从阜(鑦??),取声。阜”是土山,与区域有关。本义山的角落)

 同本义 

 陬,阪隅也。--《说文》

 陬,角也。--《广雅》

 在陵之诹。--《补亡诗》

 五岳之土…若在陬,陵之阳。--《管子》

 归路意昏,落日在岭陬。--杨万里《次日醉归》

 隅,

 又如陬隅(室内西南角);陬维(边隅,角隅)

 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曲阜东南 

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。--《史记》

 边远偏僻的地方 

 其荒陬谲诡。--左思《吴都赋》

 监土木于僻陬,绝交通于首

 陬zōu角,角落。〈引〉山脚。
"见"字解释:见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目”,下面是人”。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,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。本义看见,看到)

 同本义 

 见,视也。--《说文》

 未见君子。--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

 利见大人。--《易·乾》

 见龙在田。--《易·乾》

 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
 见而不见,闻而不闻。--《韩非子·主道》

 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
 见两小儿辩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儿童相见不相识。--唐·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
 虎见之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
 歧王宅里寻常见

 见(見)jiàn

 ⒈看到看~。耳闻目~。〈引〉接触,遇到胶卷忌讳~光。病刚好,不要~寒。

 ⒉看得出,显现出初~成效。已~分晓。

 ⒊会面,会晤会~。接~。

 ⒋看法,认识,扩大知识~解。~识。远~。不固执己~。

 ⒌指明出处~上页。

 ⒍助词。

 ①用在动词前,〈表〉被动莫~笑。别~怪。

 ②用在动词前,〈表〉对说话人怎么样~教。请~谅。

 ⒎用在"听"、"闻"、"看"等动词后,〈表〉效果听~了。看~了。

 ⒏[见习]学得专业知识的人刚到工作岗位去,现场实地工作实习~习生。

 ⒐[见证]亲眼看到,可以作证的人。也指可以作证的事物。

 ⒑见xiàn。

 见(見)xiàn

 ⒈显出,出现,显露表~。华佗再~。昙花一~。

 见"儋藍"。

 ④姓。三国吴有儋萌。见《三国志.吴志.薛综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