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挺身而出

挺身撑直身体。挺直身体站出来。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,勇敢地站出来。

挺身而出

读音(发音): tǐng shēn ér chū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挺身撑直身体。挺直身体站出来。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,勇敢地站出来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旧五代史·周·唐景思传》后数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。”

示例: 有的~,被关在拘押所里。★叶圣陶《多收了三五斗》

第一个字为"挺"的成语

成语"挺身而出"逐字解释

"挺"字解释:挺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手,廷声。本义拔出)

 同本义 

 挺,拔也。--《说文》

 挺剑而起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
 尉剑挺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又如挺举;挺挏(上下推动)

 举起 

 生出;生长 

 荔挺。--《吕氏春秋·仲冬》。注生也。”

 又如挺茂(生长茂盛)

 动摇 

 不足以挺其心矣。--《吕氏春秋》

 直,伸直,撑直 

 不复挺者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曲挺纵横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
 睡 

 如挺死尸(骂人睡得死);挺床(詈词。睡觉);挺觉(睡眠的谑词或詈

 挺tǐng

 ⒈笔直笔~。直~ ~。~进(奋勇直前)。

 ⒉伸直~起腰。~身而出(勇敢地站出来)。

 ⒊勉强支撑有病就不要硬~着干嘛。

 ⒋突出~胸。

 ⒌拔,拔出~剑而起。

 ⒍宽缓~缓。

 ⒎很~好。~香。~客气。

 ⒏量词两~机枪。

 ⒐〈古〉通"梃"。棍棒。

 ⒑

 ①直立,突出~拔的青松。

 ②坚强有力~拔刚劲。

 ⒒

 挺tíng 1.汉代县名。属胶东国。在今山东省莱阳市南。
"身"字解释:身〈名〉

 (象形。象人之形。本义身躯的总称)

 同本义 

 身,躬也。象人之形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。

 必有寝礼,长一身有半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
 人自项以下,踵以上,总谓之身。颈以下,股以上,亦谓之身。--王述之《经义述闻》

 人百其身。--《诗·秦风·黄鸟》

 身也者,亲之枝也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

 身也者,父母之遗体也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

 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 身首离兮心不惩。--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

 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青白在人间。--明·于谦《石灰吟》

 项伯亦拔剑起舞,常以

 身shēn

 ⒈人或动物的躯体~体。~躯。人~子。半~像。〈引〉物的主体部分车~。床~。树~∮~。

 ⒉自己,亲自自~。亲~。以~作则。~体力行。~教重于言教。

 ⒊生命舍~救人。以~殉职。

 ⒋指人的地位~份。~败名裂。

 ⒌怀孕~孕。她有了~子。

 ⒍套(指衣服)他穿了一~新衣裳。

 ⒎

 ⒏

 ⒐

 ①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学生~分。公证人~分。

 ②物品的质量这种面粉的~分挺好呀!

 身yuān 1.见"身毒"。
"而"字解释:而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一”表示鼻端,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颊毛) 同本

 义 

 而,颊毛也。--《说文》

 而 

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 

 表示并列关系

 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表示递进关系

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表示承接关系

 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

 而 ér

 ①〈古〉你;你的余知~无罪也。(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)、必欲烹~翁。(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)

 ②表示并列、转折、顺接等国富~兵强、知一~不知二。

 而néng 1.能够。 2.能力,才能。 3.安定。
"出"字解释:出 

 (象形。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。本义长出)

 同本义 

 出,进也。象草木益滋,上出达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《说文》讲的出”,其实是茁。

 句者毕出,萌者尽达。--《礼记·月令·季春》

 万物出乎震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引申为出入的出”。出去,出来,与入”相对 

 诸侯出庙门俟。--《书·顾命》

 出自北门。--《诗·邶风·北门》

 我出我车。--《诗·小雅·出车》

 出车彭彭。

 群众既皆承命,相揖趋出。--《书·康王之诰》

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--王维《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