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欺公罔法

欺骗公众,无视法律。

欺公罔法

读音(发音): qī gōng wǎng fǎ

详细解释(意思):欺骗公众,无视法律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这一班光棍奴才,敢如此欺公罔法。”

示例:

成语"欺公罔法"逐字解释

"欺"字解释:欺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欠,其声。欠”与出气、说话有关。本义欺骗)

 同本义 

 欺,诈欺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仁义修立谓之任,反任为欺。--《贾子道术》

 禄不遂行兹谓欺。--《京房易传》

 徒见欺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又

 尚不相欺。

 甚矣哉为欺也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
 又

 世之为欺者。

 又如欺诳(欺瞒);欺上罔下(对上欺骗,对下隐瞒);欺诞(夸大欺骗);欺谩(欺骗);欺三瞒四(隐蔽实情欺骗他人);欺天罔人(骗天骗人);欺天罔地(欺骗天地。极言人之背理昧心)

 ;欺心(自己欺骗自己心怀不轨,起坏心思);欺君罔上(欺骗蒙

 欺qī

 ⒈骗,蒙混~骗。伪科学是自~ ~人。

 ⒉压迫,凌辱,侵犯~负。~压。~凌。仗势~人。
"公"字解释:公〈形〉

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八”,表示相背,下面是厶”(私”的本字)∠起来表示与私相背”,即公正无私”的意思。本义公正,无私)

 同本义 

 公,平分也。--《说文》

 背厶谓之公,或说,分其厶以与人为公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
 兼覆无私谓之公。--《贾子·道术》

 举公义,辟私怨。╠《墨子·尚贤上》

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,谗谄之蔽明也,邪曲之害公也,方正之不容也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又如公气(正大,公正);公素(公正质朴);公洁(公正廉洁);公慎(公正谨慎);公诚(

 公gōng

 ⒈国家的或集体的,跟"私"相对~文。~款。~粮。~而忘私。立党为~。爱护~共财产。

 ⒉正直,合理~事~办。~正无私。买卖~平。

 ⒊共同的,大家认可的,大家适用的~约。~认。~海。

 ⒋能普遍用于同类事物的~式。

 ⒌让大家知道~布账目。可以~开。发布~报。

 ⒍雄性的~牛。

 ⒎称祖辈或年老的男人大~。外~。老~ ~。

 ⒏丈夫的父亲赡养~婆。

 ⒐对男子的尊称诸~。

 ⒑〈古〉五等爵位(~侯伯子男)的第一等。

 ⒒公制的计量单位和历法~斤。~里。~尺。~历。~元。

 ⒓

 ⒔

 ⒕

 ⒖

 ⒗
"罔"字解释:罔 

 (形声。从网,亡声。本义渔猎用的网)

 同本义。同网” 

 

 死于罔罟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
 列卒满泽,罘罔弥山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列传》

 是罔民也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罔民而可为也。

 又如罔置(泛指捕猎的网具);罔罟(渔猎时所用的罗网);罔罗(渔猎所用的网。同罗网)

 法网 

 天之降罔,维其优矣。--《诗·大雅》

 罔 

 迷惑。失意。通惘” 

 学而不思则罔。--《论语·为政》

 罔流涕以聊虑兮,惟著意而得之。--

 罔wǎng

 ⒈蒙蔽,欺骗欺~。

 ⒉无,没有~不。置若~闻。

 ⒊不,不要~罪尔众(不归罪于你们)。~失法度,~游于逸(逸安逸),~淫于乐(淫过度,沉溺)。 

 ⒋通"网"。~罟。
"法"字解释:法 

 (会意。从水”,表示法律、法度公平如水;从廳”,即解廳,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,据说,它能辨别曲直,在审理案件时,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。基本义刑法;法律;法度)

 同基本义 

 灋,刑也。平之如水。从水,廳所以触不直者去之,从去,会意。--《说文》

 利用刑人,以正法也。--《易·蒙》

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。--《书·吕刑》

 法者,刑罚也。所以禁强暴也。--《盐铁论·诏圣》

 杀戮禁诛谓之法。--《管子·心术》

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,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。--《大戴礼记》

 失期

 法 fǎ

 ⒈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,颁布后强制执行的规则~令。~律。宪~。民~。刑~。犯~∠~。

 ⒉规律~则。

 ⒊处理事物的手段方~。办~儿。乘~。疗~。想个~子。

 ⒋标准,仿效,可仿效的~帖。~书。效~。便国不必~古。

 ⒌佛教的教义佛~。

 ⒍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~术。作~。

 ⒎

 【法宝】

 ①佛教用语。指佛说法,也指僧尼的衣钵、锡杖等。

 ②宗教或神魔、童话小说中所谓的法力、宝物等。〈喻〉特别有效的思想、事物、方法等统一战线、武装斗争、党的建设,是中国革命的三大~宝。

 ⒏

 【法院】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。

 ⒐

 【法家】

 ①对书法家、画家的尊称。

 ②春秋战国时期主张"法治"的一个学派,以商鞅、韩非等为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