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无恶不为

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。指干尽了坏事。同无恶不作”。

无恶不为

读音(发音): wú è bù wéi

详细解释(意思):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。指干尽了坏事。同无恶不作”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成语"无恶不为"逐字解释

"无"字解释:无 

 (会意。据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。卜辞、金文中无、舞”同字。本义乐舞)

 同本义 

 哲学范畴,指无形、无名、虚无等,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

 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--《老子》

 无 

 没有,跟有”相对 

 无,不有也。--《玉篇》

 无若丹朱傲。--《书·益稷》

 无偏无党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无内人之疏,而外人之亲。--《荀子·法行》

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--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无不伸颈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无不变色。

 无不毕肖。

 无(無)wú

 ⒈没有,跟"有"相对~粮~钱。~穷~尽。

 ⒉不~仿说出。

 ⒊不分,不论,不外~分。~论,地~四方。民~异国。事~大小。~非如此。

 ⒋通"毋"。不,不要~往。

 ⒌

 无mó 1.见"南无"。
"恶"字解释:恶 

 (形声。从心,亚声。本义过失)

 同本义 

 恶,过也。--《说文》

 恶上安西。--《颜氏家训》

 吾以志前恶。--《左传·定公五年》

 君子之遏恶扬善。--《易·象传》

 又如恶恶从短(对于人的过失,不十分苛责,适可而止)

 泛指一般罪恶 

 恶积祸盈。--南朝齐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
 又如恶逆(奸恶逆乱。古代刑律十恶大罪之一);恶障(佛语。指杀生、偷盗等妨碍修行的罪恶);恶头儿(罪名);恶心钱儿(干坏事得来的钱财);恶孽(罪恶;弊病)

 恶人;坏人 

 元恶不待教而诛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
 又如恶杀

 恶 ě又见è;wū;wù。

 【恶心】

 ①想呕吐。

 ②使人厌恶(wù)。

 恶 è

 ①坏;恶劣~习、~行。

 ②坏行为;罪恶的事情无~不作。

 ③凶狠;凶恶;凶猛~霸、~战。又见ě;wū;wù。

 【恶贯满盈】罪大恶极,末日已到。贯古时串钱的绳子。

 【恶劣】很坏行为~。

 【恶魔】

 ①佛教称破坏佛法和善事的恶神、恶鬼。

 ②比喻极其凶恶残忍的人。

 【恶语中伤】用恶毒的话语攻击陷害别人。

 恶(惡)wū

 ⒈通"乌",〈表〉疑问。哪,何,怎么路~在?~足道哉?

 ⒉文言叹词~,是何言也![恶乎]从哪里,在哪里学~乎始,~乎终(学习从哪里开始,在哪里终止呢)?

 恶(惡)wù讨厌,憎恨太可~。深~痛疾(疾厌恨)。

 恶wò 1.象声词。禽鸟叫声。

 恶hū 1.见"恶池"。

 恶yà 1.次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为"字解释:为 

 (爲的本义是母猴。象形。按字,从爪,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)

 假借为伪”。做,作,干,搞 

 我生之初,尚无为。--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

 子为不知,我将不墜。--《左传·定公十二年》

 为善者,非善也,故善无以为也。--《管子·枢言》

 变化则为生,为生则乱矣。--《管子·心术上》

 为,施也。又,成也。--《广雅》

 有客自云能,帝使为之。--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

 为之难。--《论语》。皇疏犹行也。”

 可以为师。--《论语》

 人之为学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推为长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

 为(為、爲)wéi 

 ⒈做,干事在人~。敢作敢~。

 ⒉有能力,有贡献,做出成绩年轻有~。大有作~。

 ⒊看成,当作认~。以~。不足~凭。霓~衣兮风~马。

 ⒋充当,担任,治理能者~师。她~校长已三年。善~国事。

 ⒌成,变成变荒坡~花果山。

 ⒍是十两~一斤。

 ⒎被~人所耻。

 ⒏助词。〈表〉疑问、程度、范围、加强语气等何乐不~?大~不幸。广~流传。极~紧要。

 为(為、爲)wèi

 ⒈给,替~国争光。~人民服务。

 ⒉〈表〉目的~了治病救人。

 ⒊向,对且~众人言。不足~外人道。

 ⒋帮助,卫护~人作嫁(〈喻〉没有自己的好处,白给别人操劳)。~虎作伥(〈喻〉做坏人的帮凶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