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谗言佞语

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。

谗言佞语

读音(发音): chán yán nìng y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。

出处(典故): 元·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三折一个李存信,两头蛇谗言佞语。”

示例: 怨着大金主上,信~,杀害我忠良。★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文武同盟》

第一个字为"谗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佞"的成语

成语"谗言佞语"逐字解释

"谗"字解释:谗 

 (形声。从言,毚)声。本义说别人的坏话) 同本义 

 谗,谮也。--《说文》

 谗,诞也。--《韩诗外传》

 谗口嚣嚣。--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

 败言为谗。--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

 谗鼎之铭。--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。服注疾谗之鼎。”

 取彼谗人。--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

 屈平属草稿未定,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,屈平不与。因谗之曰…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又如谗谤(诋毁,诽谤);谗言冷语(毁谤、讥刺的冷言冷语)

 谗 

 说别人坏话的人 

 谗与佞,俱小人也。--《论衡·答佞》

 又如谗人(喜

 谗 chán说别人的坏话进~言。

 【谗害】通过说坏话陷害人。

 【谗言】陷害别人的坏话。

 谗(讒)chán说别人的坏话~言。伤良曰~(良好人)。
"言"字解释:言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
 同本义 

 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
 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
 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
 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
 言yán

 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
 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
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
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
 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
 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
"佞"字解释:佞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女,信省。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) 同本义 

 佞,巧谄高材也。--《说文》

 佞,巧也。--《广雅》

 佞,谄也。--《韩诗外传》

 佞之见佞,果丧其田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
 为人佞巧。--《史记·周本纪》

 以邪导人谓之佞。--《盐铁论·刺议》

 焉用佞。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
 非佞折狱,惟良折狱。--《书·吕刑》

 非佞誉诬谀之徒。--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

 又如佞王(奸佞);佞巧(谄佞巧诈);佞感(谄佞,媚惑);佞道(谄佞邪恶之术);佞兑(谄谀取悦);佞禄(以谄谀取媚而获得利禄);佞色(谄媚的

 佞nìng

 ⒈有才智不~(多用于自谦)。

 ⒉花言巧语谄媚人~口。奸~。

 ⒊
"语"字解释:语 

 (形声。从言,吾声。本义谈论;议论;辩论)

 同本义 

 语,论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于时语语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。传论难曰语。”

 旦日,卒中往往语。--《史记》

 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--《论语·述而》

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又如语怪(谈论怪物);语冰(谈论冰);语议(言谈议论)

 交谈,说话 

 语,言也。--《广雅》

 语使能也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。注语,言也。”

 又

 既歌而语。

 可与晤语。--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池》

 笑

 语yǔ

 ⒈说,谈寡言少~。自言自~。

 ⒉话,言论~言『~。外~。成~。

 ⒊代替说话的动作手~。旗~。

 ⒋简单的俗话或古句谚~。古~。~曰。

 ⒌虫、鸟的鸣声蝉~。鸟~。

 语yù告诉莫~人。

 语yù 1.告诉。 2.通"悟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