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恭而有礼

恭恭敬;礼礼节。恭敬又有礼节。

恭而有礼

读音(发音): gōng ér yǒu lǐ

详细解释(意思):恭恭敬;礼礼节。恭敬又有礼节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论语·颜渊》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。”

示例: 而且庶士人等……举止言谈,莫不~。★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一回

成语"恭而有礼"逐字解释

"恭"字解释:恭 

 (形声。从心,共声。本义恭敬,谦逊有礼)

 同本义 

 密人不恭,敢距大邦。--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

 恭,敬也。--《尔雅》

 何胤云,在貌为恭,在心为敬,何之所说,从多举也。--《礼记·曲礼上》疏

 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。--《论语·颜渊》

 公子执辔愈恭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又如恭默(谦恭沈静不语);恭倨(恭敬和傲慢);恭恪(心存恭敬而态度谨慎);恭敬(犹尊敬);恭和(谦恭温和);恭逢其盛(亲身经历到那种盛况);恭素(恭谨纯朴)

 通洪”。大 

 工整 

 恭gōng

 ⒈敬重,谦逊~敬。~喜。~贺。~维(也作~惟,祝颂用语。也用于"奉承"的意思)。

 ⒉
"而"字解释:而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一”表示鼻端,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颊毛) 同本

 义 

 而,颊毛也。--《说文》

 而 

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 

 表示并列关系

 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表示递进关系

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表示承接关系

 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

 而 ér

 ①〈古〉你;你的余知~无罪也。(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)、必欲烹~翁。(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)

 ②表示并列、转折、顺接等国富~兵强、知一~不知二。

 而néng 1.能够。 2.能力,才能。 3.安定。
"有"字解释:有 

 (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义具有,与无”相对)

 同本义 

 有,不宜有也。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。”--《说文》。按,掩日者月也。故许云月有食之,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。

 一有一亡曰有。--《谷梁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

 大有众也。--《易·杂卦》

 有备无患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
 天若有情天亦老。--李贺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

 又如有来有去(有板有眼);有命无运(谓命好,运气却不好);有酒胆无饭力(表面刚强,骨子里懦弱);有竡划没是处(虽有安排,但无法实现。喻指无处下手之意);有尺水行

 有yǒu

 ⒈跟"无"相对。

 ①〈表〉所属她~部录像机。

 ②〈表〉存在~见解。~希望。~花~草。

 ③〈表〉发生和出现他~伤了。情况~了变化。

 ④〈表〉估量或比较这只鸡~五斤多。他~你那样高了。

 ⑤〈表〉大或多~把年纪。富~成效。~的是(多得很)。

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。〈表〉客气~请。~坐。~劳。

 ⒊占据占~。孙权据~江东。

 ⒋跟"某"、"某些"相近或指一部分~一时期。~人不同意。~的(有些)地方工作未做好。

 ⒌〈古〉汉语词头,作助词(无义)~夏。~周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
 ⒑

 ①有条件的,有边际的,可以穷尽的~限公司。

 ②不多的,有一定限度的。

 ⒒

 有yòu同"又"。还有,再加上三十~六。
"礼"字解释:礼 

 (会意。从示,从豱。豱”是行礼之器,在字中也兼表字音。本义举行仪礼,祭神求福)

 同本义 

 秠,履也。所以事神致福也。--《说文》

 脩五礼。--《虞书》。马注吉、凶、军、兵、嘉也。”

 脩六礼以节民性。六礼冠、昏、丧、祭、乡、相见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
 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
 冠、婚、朝、聘、丧、祭、宾主、乡饮酒、军旅此之谓九礼。--《大戴礼记·本命》

 邀见讲钧礼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
 设九宾礼于廷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又

 礼(秠)lǐ

 ⒈尊敬或客气的态度、动作~貌。敬~。

 ⒉适应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习俗形成的仪式、仪节典~。婚~。

 ⒊〈表〉庆贺或敬意的事物~物。~品。国庆献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