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拭面容言

拭擦;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;容言听取别人意见。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,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。

拭面容言

读音(发音): shì miàn róng yá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拭擦;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;容言听取别人意见。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,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,先轸当时怒气冲,拭面容言无愠意,方知嗣伯属襄公。”

示例:

第一个字为"拭"的成语

成语"拭面容言"逐字解释

"拭"字解释:拭shì擦擦~。~目而待。
"面"字解释:面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里面是目”字,外面表示面庞。面”,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。脸”是魏晋时期才出现,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,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”本义脸)

 同本义 

 面,颜前也。--《说文》

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。--《周礼·撢人》

 私面私献。--《周礼·司仪》

 大辂在宾阶面。--《书·顾命》

 必唾其面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满面尘灰烟火色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
 女之靧面。--明·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
 椎髻仰面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又如面不厮睹(脸不对着看,表示生气);颜面(脸面;脸部;体

 面(靣)miàn

 ⒈脸,头的前部~孔。颜~。~不改色。

 ⒉直接接触,当着本人在场~谈。当~说。

 ⒊朝着,脸对着~向。~山而居。

 ⒋部位,方向前~。里~。右~。四~八方。~ ~俱到。

 ⒌东西的外表地~。鞋~子。被盖~儿。

 ⒍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,有长有宽没有厚~积。平~。

 ⒎量词三~旗帜。两~镜子。

 ⒏

 ①脸面,面子没有~目见人。

 ②相貌,脸的形状~目可憎。

 ③〈喻〉事物的景象状态~目一新。

 ⒐

 ①体面怕丢~子。

 ②情面秉公执法,不讲~子。

 ③东西的外表桌~子。
"容"字解释:容 

 (会意兼形声。小徐本从宀,谷。”大徐本看作会意。宀”是房屋,谷”是空虚的山洼,都有盛受的意思。本义容纳)

 同本义 

 容,盛也。--《说文》

 君子以容民畜众。--《易·师》

 言宽大包容。--《汉书·五行志》

 故曰心容。--《荀子·解蔽》

 广则容奸。--《史记·乐书》

 可容一人居。--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
 又如容隐(包庇,隐瞒);容足(仅容立足);容接(容纳接待);容盛(覆载,容纳);容民(容纳民众);容民畜众(容纳畜养民众);容畜(容纳养育);容受(容纳接受);容放(容纳置放)

 宽容 

 则今高爵

 容róng

 ⒈盛,包含~器。~纳。~量。内~。

 ⒉原谅,对人度量大~忍。宽~。

 ⒊让,允许~人说话。~许他去干。

 ⒋相貌,仪表,姿态~貌。仪~。姿~。

 ⒌或许,可能~或有之。~有阴谋。

 ⒍事物所呈现的景象、状态、样子市~。阵~。
"言"字解释:言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
 同本义 

 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
 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
 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
 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
 言yán

 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
 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
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
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
 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
 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